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水汽、凝结和降水论文--降水论文

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及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2页
    1.3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新问题第12-13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第15-18页
    2.1 常规监测历史资料第15-16页
        2.1.1 环境场资料第15页
        2.1.2 降水资料第15页
        2.1.3 指数资料第15-16页
    2.2 气候统计诊断方法第16-18页
        2.2.1 基本气候状态的统计量及检验第16页
        2.2.2 气候突变检测、变化趋势及周期分析第16-17页
        2.2.3 尺度分离第17-18页
第三章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跳时间的定义第18-24页
    3.1 引言第18页
    3.2 西太副高脊线北跳时间的定义第18-20页
    3.3 副高脊线北跳时间定义的验证第20-22页
    3.4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四章 全球变暖背景下副高脊线北跳时间的响应第24-29页
    4.1 引言第24-25页
    4.2 全球变暖背景下副高脊线北跳时间的特征第25-28页
        4.2.1 西太副高脊线北跳时间的年代际特征第25-27页
        4.2.2 西太副高脊线北跳时间的年际特征第27-28页
    4.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五章 西太副高脊线北跳时间早晚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第29-42页
    5.1 引言第29-30页
    5.2 北跳时间年代际变化对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第30-32页
    5.3 北跳时间年际变化对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第32-36页
    5.4 副高脊线季节内振荡对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第36-40页
        5.4.1 副高脊线季节内振荡的周期分析第36-37页
        5.4.2 副高脊线南北位置活动的低频特征第37-39页
        5.4.3 西太副高脊线季节内振荡的降水特征第39-40页
    5.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六章 副高脊线北跳时间年代际、年际和脊线季节内振荡异常的环流和外强迫特征第42-56页
    6.1 引言第42-43页
    6.2 副高脊线北跳时间年代际演变的环流机制第43-48页
        6.2.1 PDO与北跳时间的对应关系第43-45页
        6.2.2 北太平洋海温对副高脊线北跳时间的调制作用第45-46页
        6.2.3 可能的环流机制第46-48页
    6.3 副高脊线北跳时间年际演变的海温外强迫第48-51页
        6.3.1 两次北跳时间与ENSO的关系第48-50页
        6.3.2 两次北跳时间与Nino各海区的关系第50-51页
    6.4 副高脊线季节内振荡的动力过程第51-55页
        6.4.1 副高脊线季节内振荡的环流特征第51-52页
        6.4.2 副热带低频位势波的传播对脊线季节内振荡的影响第52-55页
    6.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56-60页
    7.1 全文总结第56-58页
    7.2 研究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肺叶切除术后早期右心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华北区域性低能见度客观自动识别及预报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