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现实需求及意义 | 第8-9页 |
1.2 雷达伺服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系统的设计需求 | 第12-17页 |
2.1 用途及组成 | 第12-13页 |
2.2 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13页 |
2.3 技术指标 | 第13-14页 |
2.3.1 方位机构 | 第13页 |
2.3.2 俯仰机构 | 第13-14页 |
2.3.3 控制单元 | 第14页 |
2.4 伺服系统在整车中的信息流 | 第14-1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硬件电路实现 | 第17-32页 |
3.1 整体框架 | 第17-18页 |
3.2 电机驱动设计 | 第18-26页 |
3.2.1 PWM驱动原理 | 第18-19页 |
3.2.2 直流驱动电机设计 | 第19-22页 |
3.2.3 电机控制算法 | 第22-26页 |
3.3 接口模块 | 第26-31页 |
3.3.1 CAN总线节点电路实现 | 第26-28页 |
3.3.2 串行口通信电路设计 | 第28-29页 |
3.3.3 主控MCU与数据采集模块串行通讯 | 第29-30页 |
3.3.4 电源模块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软件设计 | 第32-47页 |
4.1 Code composer studio开发工具简介 | 第32-34页 |
4.1.1 代码生成工具 | 第33页 |
4.1.2 Code composer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 | 第33-34页 |
4.2 系统流程图 | 第34-41页 |
4.2.1 整车CAN总线协议 | 第35-38页 |
4.2.2 波特率的设定 | 第38-40页 |
4.2.3 验收滤波器的设定 | 第40-41页 |
4.2.4 CAN控制器软件设计 | 第41页 |
4.3 雷达主机和伺服通信 | 第41-45页 |
4.3.1 雷达主机与伺服通讯协议 | 第41-44页 |
4.3.2 雷达主机与伺服的通讯流程 | 第44-45页 |
4.4 数据采集模块与主控模块的通讯协议 | 第45-46页 |
4.5 通信流程 | 第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系统联试联调 | 第47-59页 |
5.1 测试原理 | 第47-48页 |
5.2 测试软件的应用 | 第48-50页 |
5.2.1 软件启动界面 | 第48-49页 |
5.2.2 工作流程 | 第49-50页 |
5.3 雷达的操作控制 | 第50-56页 |
5.3.1 功率开关 | 第50-51页 |
5.3.2 系统设置 | 第51-52页 |
5.3.3 目标范围 | 第52页 |
5.3.4 自动搜索 | 第52-53页 |
5.3.5 其它搜索 | 第53-54页 |
5.3.6 手动转动 | 第54页 |
5.3.7 复位与停止 | 第54页 |
5.3.8 复位与停止 | 第54页 |
5.3.9 标定 | 第54-55页 |
5.3.10 通信参数 | 第55-56页 |
5.4 系统测试方法 | 第56-58页 |
5.4.1 方位角测试方法 | 第56-57页 |
5.4.2 俯仰角测试方法 | 第57-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