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1 解读题材 | 第8-18页 |
| ·何为题材? | 第8页 |
| ·题材的定义和分类 | 第8页 |
| ·题材与素材 | 第8-10页 |
| ·素材的定义与来源 | 第8-9页 |
| ·题材是素材的升华 | 第9-10页 |
| ·分析题材应用的不同情况 | 第10-18页 |
| ·不同时代艺术家对题材的选取、研究、和表现的方法不同 | 第10-13页 |
| ·同一时代艺术家对题材的研究和表现的方法存在不同 | 第13-15页 |
| ·同一艺术家不同时期对题材研究和表现方法不同 | 第15-18页 |
| 2 简述西方油画大师在其文化背景影响下形成的绘画风格 | 第18-26页 |
| ·西方较早时期油画家对题材的选取、研究和表现的情况 | 第18-22页 |
| ·达·芬奇的古典艺术 | 第18-19页 |
| ·安格尔与理想主义 | 第19-20页 |
| ·德拉克洛瓦的浪漫情怀 | 第20-22页 |
| ·西方现代绘画史上油画大师的艺术追求 | 第22-26页 |
| ·野兽派大师马蒂斯 | 第22-23页 |
| ·内容主义代表——蒙克 | 第23-26页 |
| 3 中国现代艺术家与他们油画语言创新的几个例子 | 第26-34页 |
| ·油画家忻东旺和他的“农民工”题材 | 第26-29页 |
| ·忻东旺执着于“农民工”题材受到主客观两大因素影响 | 第26-27页 |
| ·对忻东旺绘画题材的浅显研究 | 第27-29页 |
| ·结语 | 第29页 |
| ·粗浅讨论本人导师的文化创新之路 | 第29-34页 |
| ·早期人物题材的表现 | 第30页 |
| ·以“风化·痕迹”为主题的陕北风景题材的表现 | 第30-32页 |
| ·“影像·印痕”题材绘画的形成和深入表现 | 第32-34页 |
| 4 对题材的认识 | 第34-39页 |
| ·简述早期童年生活经验对创作的影响 | 第34-35页 |
| ·从不同角度来看同一题材能得出的不同结果 | 第35-36页 |
| ·一定文化条件下如何审视题材 | 第36-39页 |
| 5 我个人的油画创作和素材的研究 | 第39-44页 |
| ·学习绘画初期对于美丽事物的追求 | 第39页 |
| ·绘画道路上对女性题材的研究和表现方法的转型过程 | 第39-42页 |
| ·写实表现时期 | 第39-40页 |
| ·表现性女性题材的研究阶段 | 第40-41页 |
| ·现实主义女性题材研究阶段——《女人·城市》 | 第41-42页 |
| ·个人作品的文化现实意义 | 第42-44页 |
| ·关注女性生存状态并呼吁女性在自省的同时积极乐观的生活 | 第42-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 附录 | 第46-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