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虚拟漫游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际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现状 | 第11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2-15页 |
第2章 漫游系统开发技术及开发平台 | 第15-25页 |
2.1 虚拟现实技术简介 | 第15页 |
2.2 博物馆虚拟现实系统涉及的开发工具 | 第15-17页 |
2.3 本研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 第17-22页 |
2.3.1 博物馆相关展品的几何建模技术 | 第17-19页 |
2.3.2 适用于博物馆的纹理映射技术 | 第19-20页 |
2.3.3 馆藏文物细节度的表现技术 | 第20-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5页 |
第3章 黄河博物馆虚拟现实漫游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25-33页 |
3.1 黄河博物馆现状 | 第25-26页 |
3.2 功能性需求 | 第26页 |
3.3 非功能性需求 | 第26-27页 |
3.4 用例分析 | 第27-29页 |
3.5 业务流程分析 | 第29-30页 |
3.6 对系统的综合要求 | 第30-3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黄河博物馆漫游系统的系统设计 | 第33-47页 |
4.1 总体设计 | 第33-35页 |
4.1.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第33-35页 |
4.2 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35页 |
4.3 模型库的设计 | 第35-39页 |
4.3.1 展品的归类及展品材质的整理 | 第36-37页 |
4.3.2 数据库的设计 | 第37-39页 |
4.4 虚拟场景的设计 | 第39-41页 |
4.4.1 黄河博物馆三维建模 | 第39-40页 |
4.4.2 应用程序的设计 | 第40-41页 |
4.5 三维模型的设计 | 第41-46页 |
4.5.1 地形模型的绘制 | 第43页 |
4.5.2 树木、较小景观以及天空的模型绘制 | 第43-46页 |
4.6 三维模型构建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4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黄河博物馆漫游系统的实现 | 第47-75页 |
5.1 硬件及网络系统支持 | 第47页 |
5.2 前期整理测量 | 第47-48页 |
5.3 系统开发的方法及技术手段 | 第48-49页 |
5.4 三维模型的制作 | 第49-57页 |
5.4.1 具体建模实例 | 第49-53页 |
5.4.2 OpenGL软件数据接.的开发过程 | 第53-55页 |
5.4.3 OpenGL与 3D Studio MAX的三维模型格式转换 | 第55-57页 |
5.5 模块的实现 | 第57-62页 |
5.5.1 室内展厅模块 | 第57-60页 |
5.5.2 室外场景模块 | 第60-62页 |
5.6 数据库的实现 | 第62页 |
5.7 客户端的开发 | 第62-65页 |
5.7.1 客户端系统开发步骤 | 第62页 |
5.7.2 应用程序框架的搭建 | 第62-63页 |
5.7.3 客户端开发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及解决方案 | 第63-64页 |
5.7.4 场景的导入 | 第64-65页 |
5.8 场景的交互方式 | 第65-69页 |
5.8.1 场景的漫游控制 | 第66-67页 |
5.8.2 视点的旋转 | 第67-68页 |
5.8.3 视角的变化 | 第68页 |
5.8.4 缩放的变换 | 第68页 |
5.8.5 导航地图的设计制作 | 第68-69页 |
5.9 系统测试与效果分析 | 第69-73页 |
5.9.1 三维模型碰撞测试 | 第69-70页 |
5.9.2 软件整体功能测试 | 第70-73页 |
5.9.3 测试效果分析 | 第73页 |
5.10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