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悬臂式挡土墙简介 | 第12-13页 |
1.2 悬臂式挡土墙土压力理论及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1 经典土压力理论 | 第13-14页 |
1.2.2 经验土压力计算方法 | 第14页 |
1.2.3 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3.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有限元原理及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16-24页 |
2.1 有限元原理及软件简介 | 第16-20页 |
2.1.1 有限元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2.1.2 ANSYS14.0 数值分析软件简介 | 第17-20页 |
2.1.3 Origin8.0 数据分析软件简介 | 第20页 |
2.2 悬臂式挡土墙模型的建立 | 第20-24页 |
2.2.1 悬臂式挡土墙模型的平面简化 | 第20页 |
2.2.2 模型的几何参数、材料参数及屈服准则 | 第20-21页 |
2.2.3 模型网格划分及加载求解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塑性区破裂面的分析 | 第24-36页 |
3.1 悬臂式挡土墙主动极限状态破裂面概述 | 第24-26页 |
3.1.1 直线破裂面 | 第24-26页 |
3.1.2 对数螺旋破裂面 | 第26页 |
3.2 破裂面有限元法判据及揭示 | 第26-29页 |
3.2.1 挡土墙主动极限状态有限元法判据 | 第26页 |
3.2.2 悬臂式挡土墙主动极限状态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3.2.3 主动极限状态破裂面的有限元法揭示 | 第27-29页 |
3.3 悬臂式挡土墙塑性区破裂面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3页 |
3.3.1 墙踵板长度对破裂面的影响分析 | 第29-30页 |
3.3.2 填土内摩擦角对破裂面的影响分析 | 第30-31页 |
3.3.3 填土粘聚力对破裂面的影响分析 | 第31-33页 |
3.3.4 填土表面倾角破裂面的影响分析 | 第33页 |
3.4 第三破裂面的位置及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悬臂式挡土墙主动极限土压力研究 | 第36-50页 |
4.1 悬臂式挡土墙土压力计算面选择 | 第36-37页 |
4.2 悬臂式挡土墙折线形第二破裂面土压力有限元解及影响因素 | 第37-40页 |
4.2.1 墙踵板长度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2 填土内摩擦角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3 填土粘聚力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4 填土弹性模量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 | 第40页 |
4.3 悬臂式挡土墙直线形第二破裂面土压力有限元解及影响因素 | 第40-44页 |
4.3.1 直线形第二破裂面计算面 | 第41页 |
4.3.2 填土内摩擦角对土压力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3 填土粘聚力对的土压力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4 填土弹性模量对的土压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4.4 悬臂式挡土墙土压力合力及作用点及影响因素 | 第44-47页 |
4.4.1 踵板长度对土压力合力及作用点的影响 | 第44-45页 |
4.4.2 填土内摩擦角对土压力合力及作用点的影响 | 第45-46页 |
4.4.3 填土粘聚力对的土压力合力及作用点的影响 | 第46-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0-54页 |
5.1 结论 | 第50-53页 |
5.2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