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9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三 统计分析 | 第18-19页 |
结果 | 第19-37页 |
一 青少年危险行为发生现状及精神障碍前临床期心理特征 | 第19-27页 |
(一) 青少年危险行为发生率研究 | 第19-22页 |
(二) 青少年危险行为发生频度研究 | 第22-25页 |
(三) 青少年精神障碍前临床期心理特征研究 | 第25-27页 |
二 青少年危险行为相关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4页 |
(一) 危险行为高危组与对照组心理社会因素差异比较 | 第27-29页 |
(二) 青少年危险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29-32页 |
(三) 青少年危险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第32-34页 |
三 青少年危险行为素质?应激模型探索 | 第34-37页 |
(一) 危险行为冲动性、家庭亲密度易感应激模型 | 第34页 |
(二) 危险行为神经质人格、家庭亲密度易感应激模型 | 第34-35页 |
(三) 危险行为冲动感觉寻求、攻击敌意人格及家庭亲密度易感应激模型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46页 |
一 青少年危险行为现状及精神障碍前临床期心理特征 | 第37-40页 |
(一) 危险行为发生率及发生频度的性别差异 | 第37-38页 |
(二) 危险行为发生率及发生频度的学段、年级差异 | 第38页 |
(三) 危险行为发生率及发生频度的独生子女差异 | 第38-39页 |
(四) 危险行为发生率及发生频度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差异 | 第39页 |
(五) 青少年精神障碍前临床期心理特征 | 第39-40页 |
二 青少年危险行为相关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探讨 | 第40-43页 |
(一) 青少年危险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 | 第40-42页 |
(二) 青少年危险行为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第42-43页 |
三 青少年危险行为素质?应激模型探索性分析 | 第43-44页 |
四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5页 |
综述: 青少年危险行为的流行病学与病因学研究现状 | 第5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6页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