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实现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目标的路径探索

中文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2页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17-18页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第18-19页
    1.3 选题的意义第19-20页
    1.4 文献综述第20-26页
        1.4.1 国外相关研究第20-22页
        1.4.2 国内相关研究第22-25页
        1.4.3 文献启示与研究空间第25-26页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第26-27页
    1.6 概念界定第27-28页
    1.7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8-29页
    1.8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29-32页
        1.8.1 创新点第29-30页
        1.8.2 不足之处第30-32页
第二章 住房公积金制度概述第32-55页
    2.1 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理论基础第32-40页
        2.1.1 社会保障思想第32-35页
        2.1.2 公共物品理论第35-36页
        2.1.3 委托代理理论第36-38页
        2.1.4 政治合法性理论第38-40页
    2.2 住房金融的含义第40-42页
        2.2.1 住房金融的定义与特征第40-41页
        2.2.2 住房金融的分类第41-42页
    2.3 住房公积金制度概述第42-48页
        2.3.1 住房公积金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含义第42-43页
        2.3.2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属性第43-45页
        2.3.3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历程第45-48页
    2.4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运行与管理第48-50页
    2.5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运行现状第50-51页
    2.6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功能作用第51-55页
第三章 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的理论研究第55-74页
    3.1 公平和效率理论第55-59页
        3.1.1 公平理论第55-57页
        3.1.2 帕累托效率第57-58页
        3.1.3 市场失灵第58-59页
    3.2 社会保障理论与公平效率第59-62页
        3.2.1 社会保障促进公平效率第59-61页
        3.2.2 社会保障的失灵第61-62页
    3.3 委托代理理论与公平效率第62-63页
    3.4 公共物品理论与公平效率第63-64页
    3.5 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关系第64-68页
        3.5.1 效率优先观点第64-66页
        3.5.2 公平优先观点第66-67页
        3.5.3 公平效率兼顾观点第67页
        3.5.4 公平和效率的四种组合第67-68页
    3.6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效率目标第68-74页
        3.6.1 基本目标:减轻财政负担,解决住房问题第69-70页
        3.6.2 中层目标: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第70-71页
        3.6.3 终极目标:为改革寻求支撑,提升执政的合法性第71-74页
第四章 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第74-106页
    4.1 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和效率问题日益突出第74-75页
    4.2 实证研究使用的数据和方法第75-76页
    4.3 住房公积金缴存上的不公平第76-82页
        4.3.1 覆盖面第77-79页
        4.3.2 缴存比例和基数第79-82页
    4.4 住房公积金使用上的不公平第82-91页
        4.4.1 资金流动性困境导致不公平第83-84页
        4.4.2 管理水平低下导致不公平第84-86页
        4.4.3 收入差距导致不公平第86-91页
    4.5 住房公积金运行与管理中的低效率第91-106页
        4.5.1 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的效率分析第93-96页
        4.5.2 住房公积金使用中的效率分析第96-102页
        4.5.3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的效率分析第102-106页
第五章 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问题的原因分析第106-125页
    5.1 住房公积金制度设计第108-113页
        5.1.1 制度定位第108-110页
        5.1.2 法律地位第110-111页
        5.1.3 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定位第111-113页
    5.2 住房公积金治理结构第113-119页
        5.2.1 住房公积金管理体系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第113-114页
        5.2.2 住房公积金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第114-119页
    5.3 住房公积金金融管理第119-125页
        5.3.1 分散管理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第120页
        5.3.2 投资渠道狭窄导致缴存人利益损失第120-121页
        5.3.3 缺乏金融专业理念和人才导致管理落后第121-125页
第六章 公平与效率视角下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启示第125-148页
    6.1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第125-133页
        6.1.1 中央公积金制度概述第125-126页
        6.1.2 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具体运作第126-128页
        6.1.3 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功能第128-130页
        6.1.4 中央公积金制度的优越性第130-131页
        6.1.5 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借鉴与启示第131-133页
    6.2 德国的住房储蓄制度第133-139页
        6.2.1 德国住房储蓄制度概述第133-134页
        6.2.2 德国住房储蓄制度的运行机制第134-135页
        6.2.3 德国住房储蓄制度的优点第135-138页
        6.2.4 德国住房储蓄制度的借鉴与启示第138-139页
    6.3 美国以住宅抵押贷款为主的住房制度第139-143页
        6.3.1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制度概况第139-140页
        6.3.2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优点第140-142页
        6.3.3 美国住房制度的借鉴与启示第142-143页
    6.4 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的启示第143-148页
第七章 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目标的实现路径第148-182页
    7.1 基本目标:目标已完成,价值观念和功能定位需调整第149-154页
        7.1.1 价值观念:应更加注重公平,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双赢第149-152页
        7.1.2 功能定位:以住房保障功能为主导,兼顾政策性住房金融功能第152-154页
    7.2 中层目标:必须通过公积金制度的全面改革来实现第154-177页
        7.2.1 战略定位:覆盖面应从城镇职工逐步扩大到城乡全体劳动者第154-156页
        7.2.2 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住房公积金立法进程第156-157页
        7.2.3 管理体制:重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委托代理关系第157-161页
        7.2.4 业务机制:建立区域性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并逐步实现全国统筹第161-168页
        7.2.5 资金管理:实现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维护缴存人利益第168-177页
    7.3 终极目标: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政府的主导作用第177-182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82-187页
    8.1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第182-185页
        8.1.1 对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第182-183页
        8.1.2 对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概述第183页
        8.1.3 对住房公积金公平效率理论进行阐述第183页
        8.1.4 提出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的三层次目标第183-184页
        8.1.5 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第184页
        8.1.6 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公平效率缺陷进行深层次原因剖析第184-185页
        8.1.7 对部分发达国家住房保障经验进行分析和借鉴第185页
        8.1.8 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三层次目标的实现路径第185页
    8.2 研究展望第185-187页
附录 中央及江苏省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主要政策文件第187-19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92-203页
致谢第203-20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第205-206页

论文共2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若干类生产系统性能研究:建模分析与改善
下一篇:考虑中断风险的供应链优化模型和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