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国内贸易经济论文--服务业论文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成因分析--基于内部化和外部化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2-14页
        1.2.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2.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第14-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页
        1.3.2 研究框架第14-17页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第17-22页
    2.1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生学解释第17-18页
        2.1.1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探讨第17页
        2.1.2 生产性服务业产生的原因解释第17-18页
    2.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第18-20页
        2.2.1 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第18页
        2.2.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第18-20页
    2.3 文献述评及本文的研究方向第20-22页
第三章 研究基础第22-29页
    3.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需求论基础第22-24页
        3.1.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第22-23页
        3.1.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辨析第23-24页
    3.2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现象的认识第24-26页
        3.2.1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事实第24-26页
        3.2.2 服务业发展“两波”模式第26页
    3.3 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第26-28页
    3.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需求因素影响的理论分析第29-37页
    4.1 需求因素影响的微观分析第29-33页
        4.1.1 企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机制第29-31页
        4.1.2 外包和一体化的新兴古典解释第31-33页
    4.2 需求因素影响的宏观分析第33-35页
        4.2.1 生产性服务国内需求第33页
        4.2.2 外向型经济特征的影响第33-35页
    4.3“内部化—规模效应”视角第35-36页
    4.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五章 需求因素影响的实证分析第37-51页
    5.1 方法、模型与数据第37-40页
        5.1.1 方法和样本第37页
        5.1.2 模型与数据第37-40页
    5.2 实证结果分析第40-45页
        5.2.1 总需求因素影响的检验第40-42页
        5.2.2 分解需求因素影响的检验第42-45页
    5.3 基于实证结果的进一步解释第45-49页
        5.3.1“内部化—规模效应—价格抑制”假说第45-47页
        5.3.2 外部化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比重的机理第47-49页
    5.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结论与启示第51-56页
    主要结论第51-54页
    研究启示第54-55页
    本文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附件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媒体报道的信息披露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以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例
下一篇:广东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