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黑龙江流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3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国外研究的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内研究的现状第16-18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1页
    1.4 创新点与不足第21-23页
        1.4.1 论文的创新点第21-22页
        1.4.2 论文的不足第22-23页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3-30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3-25页
        2.1.1 流域经济第23-24页
        2.1.2 生态与经济的协调第24-25页
    2.2 理论基础第25-30页
        2.2.1 流域环境经济理论第25-26页
        2.2.2 农业生态经济理论第26-28页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8页
        2.2.4 循环经济思想第28-30页
第3章 黑龙江流域农业生态与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第30-46页
    3.1 黑龙江流域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第30-33页
        3.1.1 黑龙江流域的自然状况第30-32页
        3.1.2 农业经济发展情况第32-33页
    3.2 黑龙江流域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现状第33-36页
        3.2.1 水资源生态状况第34页
        3.2.2 动植物生态环境状况第34-35页
        3.2.3 土壤资源现状第35-36页
    3.3 黑龙江流域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36-41页
        3.3.1 黑龙江流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36-39页
        3.3.2 黑龙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第39-41页
    3.4 黑龙江流域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第41-46页
        3.4.1 淡薄的生态意识导致农业生产污染严重第41-42页
        3.4.2 区域协调发展管理机制落后第42-44页
        3.4.3 科技创新不足及成果转化率偏低第44-46页
第4章 黑龙江流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性评价第46-53页
    4.1 黑龙江流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46-47页
    4.2 黑龙江流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47-48页
    4.3 黑龙江流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评价方法综述第48-51页
        4.3.1 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第48-49页
        4.3.2 协调度tC)( 和协调发展度D(t) 模型的建立第49-51页
    4.4 黑龙江流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评价结果分析第51-53页
第5章 黑龙江流域农业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对策建议第53-60页
    5.1 农业生态与经济发展协调模式建立的基本思路第53-56页
        5.1.1 依据流域环境评价建立生物农业生产模式第53-54页
        5.1.2 依据流域功能区划合理配置资源结构第54-55页
        5.1.3 加强各种污染源的控制第55-56页
        5.1.4 开创农业生态的信息模式第56页
    5.2 黑龙江流域农业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建议第56-60页
        5.2.1 自上而下的对策建议第57-58页
        5.2.2 自下而上的实施途径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公主,一个乌托邦式的形象--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分析席勒改编剧《图兰朵》
下一篇:日本市场的“无印良品”品牌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