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1-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3-15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1.2.1 理论价值 | 第15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路线及主要内容 | 第15-18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3.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18-21页 |
2 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 | 第21-37页 |
2.1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2.2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重要相关模型 | 第23-29页 |
2.2.1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 第23-25页 |
2.2.2 RCK经济增长模型 | 第25-27页 |
2.2.3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 第27-29页 |
2.3 文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 第29-35页 |
2.3.1 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理论研究 | 第29-31页 |
2.3.2 儒家文化圈价值观 | 第31-33页 |
2.3.3 西方新教与天主教文化圈 | 第33-35页 |
2.4 文献总结与评述 | 第35-37页 |
3 财富效应经济增长模型构建 | 第37-47页 |
3.1 财富效应 | 第37-38页 |
3.2 财富效应效用函数 | 第38-41页 |
3.2.1 财富效应研究 | 第38-40页 |
3.2.2 C-D乘积型效用函数 | 第40-41页 |
3.2.3 消费欲、积累欲与奢俭指数 | 第41页 |
3.3 财富效应经济增长模型建模视角 | 第41-45页 |
3.3.1 市场经济调节视角 | 第41-44页 |
3.3.2 政府调控经济视角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4 财富效应影响下的RCK经济增长模型研究 | 第47-69页 |
4.1 引言 | 第47-48页 |
4.2 RCK经济增长模型求解 | 第48-50页 |
4.3 经济系统的相关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50-58页 |
4.3.1 奢俭指数对最优稳态的影响 | 第50-53页 |
4.3.2 贴现率等参数对最优稳态影响 | 第53-56页 |
4.3.3 奢俭指数对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影响 | 第56-58页 |
4.4 基于中国背景的仿真分析 | 第58-65页 |
4.4.1 积累欲、消费欲对最优稳态均衡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2 奢俭指数对经济增长路径影响 | 第59-61页 |
4.4.3 奢俭指数对收敛性影响 | 第61页 |
4.4.4 贴现率等参数对最优稳态的影响 | 第61-65页 |
4.5 基于跨国数据的人均消费与GDP拟合分析 | 第65-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5 财富效应影响下的AK经济增长模型研究 | 第69-95页 |
5.1 引言 | 第69-71页 |
5.2 模型求解 | 第71-73页 |
5.3 财富效应影响下的储蓄与经济增长 | 第73-80页 |
5.3.1 财富效应、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率 | 第73-76页 |
5.3.2 财富效应影响下的最优消费与人均资本 | 第76-80页 |
5.4 财富效应影响下经济增长仿真分析 | 第80-85页 |
5.4.1 崇俭黜奢、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率 | 第80-82页 |
5.4.2 崇俭黜奢、最优消费与资本增长 | 第82-84页 |
5.4.3 折旧率等参数对消费与资本增长的影响 | 第84-85页 |
5.5 基于跨国数据的对比分析 | 第85-92页 |
5.5.1 全球不同收入层次国家的经济增长对比 | 第85-87页 |
5.5.2 主要国家的高速发展时期的经济增长对比 | 第87-89页 |
5.5.3 东亚国家的经济增长对比分析 | 第89-9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2-95页 |
6 基于ADRC的“高储蓄、低消费”经济转型分析 | 第95-109页 |
6.1 引言 | 第95-97页 |
6.2 储蓄率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 第97-100页 |
6.3 经济增长中的自抗扰控制 | 第100-103页 |
6.3.1 跟踪微分器 | 第101-102页 |
6.3.2 扩展状态观测器 | 第102-103页 |
6.3.3 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律 | 第103页 |
6.4 ADRC在经济增长模型中的仿真分析 | 第103-108页 |
6.4.1 ADRC与最优解路径的比较 | 第103-106页 |
6.4.2 经济周期影响下的仿真分析 | 第106-10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3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09-111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1页 |
附录 | 第121-127页 |
A. RCK模型下仿真程序 | 第121-127页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以及投稿的论文目录 | 第127页 |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