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鳄嘴花特征活性组分对HepA移植瘤小鼠的抗肿瘤机制与安全性评价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英文缩写注释语表第10-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3页
    1.1 植物学概述第19-21页
    1.2 使用历史与现状第21页
    1.3 鳄嘴花的食品营养学研究进展第21-22页
    1.4 鳄嘴花的植物化学研究进展第22-26页
        1.4.1 萜类化合物第22-23页
        1.4.2 糖苷类化合物第23-25页
        1.4.3 叶绿素类第25-26页
        1.4.4 其他类小分子化合物第26页
    1.5 鳄嘴花功能活性研究进展第26-29页
        1.5.1 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作用第26-27页
        1.5.2 抗炎症作用第27页
        1.5.3 抗病毒作用第27页
        1.5.4 对心脑血管的作用第27-28页
        1.5.5 改善记忆、抗老年痴呆作用第28页
        1.5.6 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第28-29页
    1.6 鳄嘴花毒理学研究第29-30页
    1.7 鳄嘴花地域分布与质量控制学的研究进展第30页
    1.8 立题背景和意义第30-31页
    1.9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思路第31-33页
第二章 鳄嘴花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第33-49页
    2.1 引言第33页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33-35页
        2.2.1 细胞株第33页
        2.2.2 试验试剂第33-34页
        2.2.3 仪器设备第34-35页
        2.2.4 试验原材料第35页
    2.3 试验方法第35-40页
        2.3.1 C. nutans粗提物的分离第35-37页
        2.3.2 鳄嘴花各组分体外抑癌试验第37页
        2.3.3 CN30组分中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第37-39页
        2.3.4 CN30的大量制备及CN30质控指标的制备研究第39页
        2.3.5 数据分析第39-40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40-48页
        2.4.1 鳄嘴花醇提浸膏体外抗肿瘤组分分离及筛选第40-41页
        2.4.2 鳄嘴花乙醇部位中黄酮碳苷的纯化及结构解析第41-46页
        2.4.3 质控指标的确定第46-48页
    2.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CN30对移植瘤鼠HEPA肝癌细胞全基因转录组水平的影响研究第49-87页
    3.1 引言第49-50页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50-51页
        3.2.1 试验材料第50页
        3.2.2 试验试剂第50-51页
        3.2.3 试验仪器第51页
    3.3 试验方法第51-59页
        3.3.1 动物模型的分组、给药、送检第51-53页
        3.3.2 测试样品试验分组第53页
        3.3.3 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的试验内容、流程及操作步骤第53-59页
    3.4 分析方法与统计学处理第59-63页
        3.4.1 分析方法第59-61页
        3.4.2 统计学处理第61-63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63-85页
        3.5.1 差异基因的筛选——Two Class Dif第63-66页
        3.5.2 差异基因的聚类分析——Cluster第66-69页
        3.5.3 基因功能的显著性分析——GO-Analysis第69-72页
        3.5.4 信号转导通路的显著性分析——Pathway Analysis第72-79页
        3.5.5 信号转导网络——Signal-Net第79-85页
    3.6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四章 CN30对肝癌移植瘤鼠免疫功能水平影响的研究第87-107页
    4.1 引言第87页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87-90页
        4.2.1 试验材料第87页
        4.2.2 试验试剂第87-89页
        4.2.3 试验仪器设备第89-90页
    4.3 试验方法第90-95页
        4.3.1 试验动物第90页
        4.3.2 抑瘤率计算第90页
        4.3.3 苏木精-伊红染色第90-91页
        4.3.4 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analysis)第91-92页
        4.3.5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第92-93页
        4.3.6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染色第93-94页
        4.3.7 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第94页
        4.3.8 胞内染色流式分析(Intracellular Flow Cytometry,IFC)第94-95页
    4.4 数据统计处理第95页
    4.5 结果与讨论第95-106页
        4.5.1 对小鼠体内肝癌肿瘤组织生长的抑制效应第95-96页
        4.5.2 苏木精-伊红(HE)染色验证CN30抗肿瘤活性第96-97页
        4.5.3 CN30治疗对体重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第97页
        4.5.4 CN30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第97-100页
        4.5.5 CN30治疗增强CD8+T细胞浸润,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效应第100-102页
        4.5.6 CN30对小鼠Hep A血清细胞因子IFN-γ(干扰素)、TNF-α 和IL-2(白介素 2)水平的免疫促进效应第102页
        4.5.7 CN30促进小鼠CD4+ Th1细胞分化的效应第102-106页
    4.6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五章 鳄嘴花醇提浸膏的安全性评价第107-132页
    5.1 引言第107页
    5.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107-108页
        5.2.1 动物及饲养条件第107页
        5.2.2 试验材料第107-108页
        5.2.3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108页
    5.3 试验方法第108-113页
        5.3.1 Km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研究第108-111页
        5.3.2 SD大鼠90天亚慢性毒理试验的研究第111-112页
        5.3.3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第112页
        5.3.4 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第112-113页
    5.4 数据分析第113页
    5.5 结果与讨论第113-131页
        5.5.1 Km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研究第113-119页
        5.5.2 SD大鼠90天亚慢性毒理试验的研究第119-123页
        5.5.3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与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检查分析第123-131页
    5.6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工作展望第132-135页
    6.1 主要结论第132-133页
    6.2 存在问题与工作展望第133-134页
        6.2.1 存在问题第133-134页
        6.2.2 工作展望第134页
    6.3 主要创新点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4页
致谢第144-145页
博士在读期间所发表的SCI论文与专利第145-146页
    SCI论文第145页
    专利第145-146页
附录第146-157页
    一、乙酸乙酯提取部分化合物结构的MS、NMR部分图谱第146-151页
    二、正丁醇CN301-7 的部分化合物结构的NMR、MS图谱第151-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收入结构视角的寿光市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下一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以山东省寿光市丁家楼社区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