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关于农村金融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1.3.2 有关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3 关于农村金融市场供需和借贷行为研究 | 第13-14页 |
1.3.4 关于改善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页 |
1.4.1 研究的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5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1.5.1 可能的创新 | 第15-16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2 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主要理论 | 第17-21页 |
2.1 农业信贷补贴论 | 第17-18页 |
2.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18-19页 |
2.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19-21页 |
3 张掖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31页 |
3.1 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 第21-22页 |
3.1.1 现代农业的内涵 | 第21-22页 |
3.1.2 现代农业的特征 | 第22页 |
3.2 张掖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概况 | 第22-26页 |
3.2.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 第22-24页 |
3.2.2 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 第24-25页 |
3.2.3 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 | 第25-26页 |
3.3 张掖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概况 | 第26-28页 |
3.3.1 涉农信贷对张掖市现代农业的支持 | 第26-27页 |
3.3.2 涉农保险对张掖市现代农业的支持 | 第27-28页 |
3.4 张掖市发展现代农业金融支持所面临的问题 | 第28-31页 |
3.4.1 农村大额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 第28-29页 |
3.4.2 现代农业贷款权限与贷款期限不合理 | 第29页 |
3.4.3 农村资金严重外流 | 第29-30页 |
3.4.4 涉农保险缺位 | 第30-31页 |
4 金融支持与张掖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 第31-39页 |
4.1 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选取 | 第31页 |
4.2 金融支持张掖现代农业的指标数值 | 第31-32页 |
4.3 张掖市农业信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关性的实证检验 | 第32-37页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5 国内外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 第39-45页 |
5.1 国外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的经验 | 第39-41页 |
5.1.1 国有商业银行是印度金融支农的主力军 | 第39-40页 |
5.1.2 孟加拉国微型农村金融组织模式 | 第40页 |
5.1.3 法国的民办公助型农业保险模式 | 第40-41页 |
5.2 国内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的经验 | 第41-43页 |
5.2.1 广西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的模式 | 第41-42页 |
5.2.2 寿光市金融支农“三驾马车”模式 | 第42-43页 |
5.3 国内外经验对张掖市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的启示 | 第43-45页 |
5.3.1 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 第43-44页 |
5.3.2 积极推进合作金融的发展 | 第44-45页 |
6 金融支持张掖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5-52页 |
6.1 优化张掖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 第45-47页 |
6.1.1 优化涉农信贷政策环境 | 第45-46页 |
6.1.2 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 第46-47页 |
6.2 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的支持作用 | 第47-48页 |
6.2.1 继续发挥基础涉农银行的支农作用 | 第47页 |
6.2.2 充分发挥新兴金融组织的支农作用 | 第47-48页 |
6.3 积极推动保险市场的发展 | 第48-49页 |
6.3.1 政府积极参与农业保险市场 | 第48-49页 |
6.3.2 提高农户的参保意识 | 第49页 |
6.4 规范农村民间借贷 | 第49-50页 |
6.4.1 规范引导农村民间借贷 | 第49-50页 |
6.4.2 加强对农村民间借贷的监管 | 第50页 |
6.5 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步伐 | 第50-52页 |
6.5.1 创新涉农信贷模式 | 第50页 |
6.5.2 创新金融产品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