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对可变电荷土壤吸附铜的影响
| 致谢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 1 茶多酚的性质 | 第9页 |
| 2 可变电荷土壤 | 第9页 |
| 3 重金属在土壤表面的化学行为 | 第9-10页 |
| 4 等温吸附模型 | 第10-11页 |
| 5 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3-16页 |
| 1 土壤与试剂 | 第13页 |
| 2 土壤理化性质 | 第13-14页 |
| 3 平衡吸附方法 | 第14-15页 |
| 4 动电电位的测定 | 第15-16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16-30页 |
| 1 茶多酚添加量的影响 | 第16-19页 |
| 1.1 茶多酚添加量对铜吸附和解吸的影响 | 第16-17页 |
| 1.2 茶多酚添加量对锰的溶解的影响 | 第17-18页 |
| 1.3 茶多酚添加量对矿质离子释放的影响 | 第18-19页 |
| 2 铜离子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19-23页 |
| 2.1 等温吸附线 | 第19-21页 |
| 2.2 铜离子初始浓度对锰的溶解的影响 | 第21-22页 |
| 2.3 铜离子初始浓度对矿质离子的释放的影响 | 第22-23页 |
| 3 体系PH的影响 | 第23-28页 |
| 3.1 体系pH对铜吸附和解吸的影响 | 第23-26页 |
| 3.2 体系pH对锰的溶解的影响 | 第26-27页 |
| 3.3 体系pH对矿质离子的释放的影响 | 第27-28页 |
| 4 机理探讨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0-32页 |
| 1 本文结论 | 第30-31页 |
| 2 展望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7页 |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