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导引穿梭车柔性设计平台开发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自动化小车设计技术 | 第12-14页 |
1.2.2 产品族及其建模技术 | 第14-15页 |
1.2.3 模块化设计技术 | 第15-17页 |
1.2.4 配置设计方法 | 第17-18页 |
1.2.5 设计平台与上述技术之关联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第2章 平台总体设计 | 第21-37页 |
2.1 平台需求分析 | 第21-28页 |
2.1.1 穿梭车简介 | 第21-23页 |
2.1.2 原有设计方法及其问题 | 第23-25页 |
2.1.3 新的设计方法 | 第25-28页 |
2.1.4 平台功能需求 | 第28页 |
2.2 平台总体设计 | 第28-35页 |
2.2.1 平台体系结构 | 第28-30页 |
2.2.2 平台系统流程 | 第30-31页 |
2.2.3 平台数据模型 | 第31-33页 |
2.2.4 平台功能结构 | 第33-35页 |
2.2.5 平台与PDM、CAX集成 | 第35页 |
2.3 平台技术特点 | 第35-37页 |
第3章 平台结构设计模块开发 | 第37-58页 |
3.1 产品族与主结构设计 | 第37-39页 |
3.2 平台模块化设计 | 第39-50页 |
3.2.1 模块库信息需求 | 第39-40页 |
3.2.2 模块设计过程 | 第40-43页 |
3.2.3 参数确定和模块划分 | 第43-47页 |
3.2.4 模块的柔性设计 | 第47-48页 |
3.2.5 模块数据库设计 | 第48-50页 |
3.3 平台配置设计 | 第50-58页 |
3.3.1 配置设计过程 | 第50-52页 |
3.3.2 配置约束问题 | 第52-54页 |
3.3.3 配置设计功能模型 | 第54-55页 |
3.3.4 配置数据库设计 | 第55-58页 |
第4章 平台性能仿真模块开发 | 第58-79页 |
4.1 仿真需求和功能设计 | 第58-61页 |
4.1.1 性能仿真需求 | 第58-59页 |
4.1.2 ADAMS软件简介 | 第59-60页 |
4.1.3 仿真模块功能设计 | 第60-61页 |
4.2 倾覆性分析 | 第61-66页 |
4.2.1 倾覆性相关研究 | 第61-62页 |
4.2.2 评价方法与实例分析 | 第62-64页 |
4.2.3 仿真参数设置 | 第64-66页 |
4.3 故障分析 | 第66-69页 |
4.3.1 故障研究需求分析 | 第66页 |
4.3.2 故障统计分析 | 第66-67页 |
4.3.3 故障发生时机 | 第67-68页 |
4.3.4 故障树 | 第68-69页 |
4.4 倾覆性仿真 | 第69-74页 |
4.4.1 空载情况倾覆性仿真 | 第69-72页 |
4.4.2 满载情况倾覆性仿真 | 第72-74页 |
4.5 故障仿真 | 第74-79页 |
4.5.1 虚拟样机仿真技术及流程 | 第74-75页 |
4.5.2 故障仿真方案设定 | 第75-76页 |
4.5.3 故障仿真性能参数提取 | 第76页 |
4.5.4 故障仿真算例 | 第76-79页 |
第5章 平台原型系统及应用实例 | 第79-89页 |
5.1 运行平台与开发环境 | 第79-80页 |
5.2 平台设计应用实例 | 第80-89页 |
5.2.1 模块设计过程 | 第80-83页 |
5.2.2 产品主结构搭建过程 | 第83-85页 |
5.2.3 产品配置设计过程 | 第85-89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9-91页 |
6.1 工作结论 | 第89-90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有关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