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赵树理创作及其风格的历史形成 | 第7-13页 |
(一) 赵树理创作的历史形成 | 第7-9页 |
(二) 赵树理创作的风格及意义 | 第9-13页 |
二、赵树理创作的"大众化"与"通俗性" | 第13-32页 |
(一) 赵树理"大众化"方向的农民情结 | 第13-18页 |
(二) 关注时代理性的"通俗性" | 第18-24页 |
(三) 温和的乡土情感 | 第24-32页 |
1. 温和细致的情感——"乡土叙事"文学创作的基础 | 第24-26页 |
2. 乐观的信仰——"乡土叙事"的文艺创作导向 | 第26-28页 |
3. 明朗的基调——"乡土叙事"小说的主题要求 | 第28-32页 |
三、赵树理笔下的农村形象 | 第32-43页 |
(一) 鲜活的农村形象 | 第32-39页 |
1. 新型婚姻的捍卫者——小二黑和小芹、小晚和艾艾 | 第32-34页 |
2. 同封建权势不屈斗争的老农民李有才 | 第34-37页 |
3. 翻身求解放并掌握自己命运的孟祥英 | 第37-39页 |
(二) 鲜活农村形象的建构 | 第39-43页 |
1. 赵树理作品揭示农村重大主题的不同视角 | 第40页 |
2. 赵树理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 第40页 |
3. 赵树理作品塑造鲜明形象的表现手法 | 第40-41页 |
4. 赵树理作品中独特的语言魅力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