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蚊媒传播乙脑的LAMP检测方法与蝇媒传播致病性细菌的PCR-RLB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英文缩略表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9页
    1.1 虫媒病第13-14页
    1.2 虫媒病检测技术第14-16页
        1.2.1 血清学方法第14页
        1.2.2 传统的分离培养鉴定技术第14-15页
        1.2.3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第15-16页
    1.3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nal amplification, LAMP)第16-19页
        1.3.1 LAMP引物设计第16页
        1.3.2 LAMP扩增反应步骤第16-17页
        1.3.3 LAMP扩增反应结果的检测方法第17-18页
        1.3.4 LAMP的应用第18页
        1.3.5 LAMP前景第18-19页
    1.4 PCR-反向现状印迹杂交技术第19-20页
    1.5 ZnO纳米材料第20-27页
        1.5.1 纳米材料的特性第20-21页
        1.5.2 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1-24页
        1.5.3 ZnO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第24-27页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7-29页
第二章 乙脑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第29-42页
    2.1 引言第29-30页
    2.2 材料及仪器设备第30页
        2.2.1 材料第30页
        2.2.2 仪器设备第30页
    2.3 实验部分第30-36页
        2.3.1 引物设计第30-32页
        2.3.2 JEV病毒培养第32-34页
        2.3.3 RT-PCR鉴定cDNA第34页
        2.3.4 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条件优化第34-36页
    2.4 结果第36-41页
        2.4.1 RT-PCR扩增cDNA的结果第36-37页
        2.4.2 RT-LAMP引物验证实验结果第37-38页
        2.4.3 RT-LAMP反应最佳引物浓度第38页
        2.4.4 RT-LAMP反应温度的优化第38-39页
        2.4.5 RT-LAMP反应时间的优化第39页
        2.4.6 RT-LAMP检测方法的敏感性评价结果第39-40页
        2.4.7 RT-LAMP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评价结果第40-41页
    2.5 讨论第41-42页
第三章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对RT-LAMP方法检测JEV的影响第42-53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材料及仪器设备第42-43页
        3.2.1 材料第42-43页
        3.2.2 仪器设备第43页
    3.3 实验部分第43-46页
        3.3.1 ZnO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43-44页
        3.3.2 JEV病毒培养第44-45页
        3.3.3 不同形貌ZnO纳米材料对RT-LAMP反应的影响第45-46页
        3.3.4 不同浓度的花状ZnO纳米材料对RT-LAMP反应的影响第46页
        3.3.5 花状ZnO纳米材料对RT-LAMP反应温度的影响第46页
        3.3.6 花状ZnO纳米材料对RT-LAMP反应时间的影响第46页
    3.4 结果第46-51页
        3.4.1 ZnO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形貌分析第46-49页
        3.4.2 不同形貌的ZnO纳米材料对RT-LAMP的影响第49页
        3.4.3 不同浓度的花状纳米ZnO对RT-LAMP检测方法的影响第49-50页
        3.4.4 花状纳米ZnO对RT-LAMP反应温度的影响第50-51页
        3.4.5 花状纳米ZnO对RT-LAMP反应时间的影响第51页
    3.5 讨论第51-53页
第四章 同时检测蝇媒携带的7种细菌性病原微生物的反向线状印迹杂交检测技术的建立第53-67页
    4.1 引言第53-54页
    4.2 材料和仪器设备第54页
        4.2.1 材料第54页
        4.2.2 仪器设备第54页
    4.3 实验部分第54-60页
        4.3.1 标准菌株第54-55页
        4.3.2 标准菌株的复苏培养第55页
        4.3.3 标准菌株的鉴定第55-56页
        4.3.4 标准菌株DNA提取第56页
        4.3.5 引物和探针的设计与合成第56页
        4.3.6 PCR扩增标准菌株第56-58页
        4.3.7 反向线状印迹杂交(RLB)方法的建立及其条件优化第58-60页
    4.4 结果第60-65页
        4.4.1 标准菌株的鉴定结果第60-61页
        4.4.2 目的序列片段的PCR扩增第61页
        4.4.3 最佳特异性探针的确定第61-62页
        4.4.4 探针最佳终浓度的确定第62-63页
        4.4.5 标准菌株PCR产物与特异性探针杂交结果第63-64页
        4.4.6 PCR-RLB敏感性实验第64-65页
    4.5 讨论第65-67页
第五章 利用PCR-RLB检测技术调查兰州市不同环境家蝇携带病原情况第67-79页
    5.1 引言第67页
    5.2 材料及仪器设备第67-68页
        5.2.1 材料第67-68页
        5.2.2 仪器设备第68页
    5.3 实验部分第68-71页
        5.3.1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68页
        5.3.2 样品体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第68-69页
        5.3.3 PCR扩增第69页
        5.3.4 PCR-RLB溶解配制第69页
        5.3.5 利用PCR-反向线状杂交技术检测甘肃省兰州市不同区域苍蝇携菌情况第69-71页
    5.4 结果第71-77页
        5.4.1 PCR扩增结果第71页
        5.4.2 利用PCR-RLB方法检测不同环境家蝇携菌情况第71-77页
    5.5 讨论第77-79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97页
附录第97-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作者简历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方紫草栓的制备和对便秘大鼠药效研究
下一篇:中药复方祛痘乳膏的制备及离体经皮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