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基于模糊控制和最短路径的LEACH协议改进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2页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第12-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页
        1.3.2 本文的结构第12-13页
    1.4 本章小结第13-14页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及路由协议概述第14-26页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第14-17页
        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第14-16页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结构第16页
        2.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第16-17页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第17-18页
    2.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第18-19页
    2.4 典型的无线传感器路由协议简介及比较第19-22页
        2.4.1 平面路由协议第19-20页
        2.4.2 分层路由协议第20-21页
        2.4.3 经典协议对比第21-22页
    2.5 模糊控制算法第22-25页
        2.5.1 模糊变量第22页
        2.5.2 隶属度函数第22-24页
        2.5.3 模糊规则第24页
        2.5.4 解模糊第24-25页
        2.5.5 模糊控制器的实现第25页
    2.6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改进成簇协议第26-42页
    3.1 LEACH协议简介及分析第26-29页
        3.1.1 LEACH协议的基本思想第26页
        3.1.2 LEACH协议运行过程第26-28页
        3.1.3 LEACH路由协议算法优缺点第28-29页
    3.2 基于模糊控制的簇头选举改进算法第29-38页
        3.2.1 网络模型第29页
        3.2.2 能量消耗模型第29-30页
        3.2.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30-35页
        3.2.4 成簇半径Rc第35-37页
        3.2.5 簇的形成第37-38页
    3.3 仿真结果对比与分析第38-41页
        3.3.1 评价标准第38页
        3.3.2 仿真参数第38-39页
        3.3.3 仿真结果对比第39-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基于最短路径的改进簇间路由协议第42-50页
    4.1 簇间多跳的路由协议第42-45页
        4.1.1 路径因子第42-43页
        4.1.2 改进的簇间数据传输协议第43-45页
    4.2 仿真结果与对比第45-49页
        4.2.1 仿真参数第45-46页
        4.2.2 仿真结果对比第46-49页
    4.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0-52页
    5.1 总结第50-51页
    5.2 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专利许可中权利滥用及法律规制--由高通公司“反授权模式”引出
下一篇:宪法爱国主义的中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