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5 研究假设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2.1.1 错误记忆 | 第12页 |
2.1.2 双语者 | 第12-13页 |
2.2 错误记忆研究范式 | 第13-15页 |
2.2.1 DRM范式 | 第13-14页 |
2.2.2 类别联想范式 | 第14页 |
2.2.3 误导信息干扰范式 | 第14-15页 |
2.3 基本理论模型 | 第15-17页 |
2.3.1 模糊痕迹理论 | 第15页 |
2.3.2 内隐激活反应假说 | 第15-16页 |
2.3.3 来源监测理论 | 第16页 |
2.3.4 激活-监测理论 | 第16-17页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2.4.1 错误记忆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2.4.2 跨语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2.4.3 跨语言错误记忆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2.4.4 错误记忆遗忘效应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3.1 文献分析法 | 第24页 |
3.2 问卷调查法 | 第24-25页 |
3.3 实验法 | 第25-27页 |
3.3.1 被试 | 第25页 |
3.3.2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实验研究 | 第27-43页 |
4.1 实验一:藏-汉双语者不同加工条件下跨语言错误记忆 | 第27-36页 |
4.1.1 被试 | 第27页 |
4.1.2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4.1.3 实验设计 | 第27-28页 |
4.1.4 实验程序 | 第28页 |
4.1.5 实验一结果及分析 | 第28-34页 |
4.1.6 实验一讨论与分析 | 第34-36页 |
4.2 实验二:藏-汉双语者跨语言错误记忆遗忘效应 | 第36-43页 |
4.2.1 被试 | 第36页 |
4.2.2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4.2.3 实验设计 | 第36页 |
4.2.4 实验程序 | 第36-37页 |
4.2.5 实验二结果及分析 | 第37-41页 |
4.2.6 实验二讨论与分析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总讨论 | 第43-49页 |
5.1 错误记忆的跨语言效应 | 第44-46页 |
5.2 字面加工和语义加工 | 第46-48页 |
5.3 跨语言错误记忆的遗忘效应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60页 |
附录一:语义联想测验(部分) | 第55-56页 |
附录二:学习词表 | 第56-58页 |
附录三:测验材料 | 第58-59页 |
附录四:指导语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个人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