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商业建筑的繁盛兴起和新增特点 | 第9-10页 |
1.1.2 大型商业建筑动线设计面临的挑战 | 第10页 |
1.2 课题意义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3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4.4 具体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5 可行性分析 | 第18-19页 |
1.5 研究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5.1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5.2 研究创新点 | 第20-22页 |
2 拓扑网络和空间句法理论概述 | 第22-30页 |
2.1 拓扑网络理论概述 | 第22-26页 |
2.1.1 拓扑学概述 | 第22页 |
2.1.2 拓扑学与网络结构分析 | 第22-24页 |
2.1.3 拓扑网络的描述与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2.2 空间句法理论概述 | 第26-30页 |
2.2.1 概念与基本思想 | 第26页 |
2.2.2 计算原理和应用思路 | 第26-28页 |
2.2.3 分析指标简述 | 第28页 |
2.2.4 理论工具的可行性 | 第28-30页 |
3 大型商业建筑室内平面动线研究 | 第30-46页 |
3.1 商业建筑发展情况与现存问题 | 第30-34页 |
3.1.1 商业建筑的沿革与分类 | 第30-31页 |
3.1.2 商业建筑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31-33页 |
3.1.3 当前商业建筑发展的新趋势 | 第33-34页 |
3.2 商业建筑内部平面布局设计要求 | 第34-39页 |
3.2.1 常见的商业建筑内部平面形式 | 第34-35页 |
3.2.2 商业建筑内顾客心理需求分析 | 第35-36页 |
3.2.3 商业建筑内部动线设计要求 | 第36-39页 |
3.3 平面动线评价方法探究 | 第39-46页 |
3.3.1 环境心理学角度分析动线作用 | 第39-40页 |
3.3.2 空间句法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中评价指标的比较 | 第40-46页 |
4 案例研究 | 第46-111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46-47页 |
4.1.1 建筑体量与地理位置 | 第46-47页 |
4.1.2 商业定位与业态配置 | 第47页 |
4.2 平面布局 | 第47-51页 |
4.3 Depthmap软件计算与测度分析 | 第51-72页 |
4.3.1 Depthmap软件简介 | 第51-52页 |
4.3.2 计算步骤与分析思路 | 第52页 |
4.3.3 地下二层平面动线计算分析 | 第52-60页 |
4.3.4 地上一层平面动线计算分析 | 第60-66页 |
4.3.5 地上三层平面动线计算分析 | 第66-72页 |
4.4 UCINET软件计算与测度分析 | 第72-95页 |
4.4.1 UCINET软件介绍 | 第72-73页 |
4.4.2 计算步骤与分析思路 | 第73-74页 |
4.4.3 地下二层平面动线计算分析 | 第74-81页 |
4.4.4 地上一层平面动线计算分析 | 第81-88页 |
4.4.5 地上三层平面动线计算分析 | 第88-95页 |
4.5 主观调研分析 | 第95-102页 |
4.5.1 方法选择与问题设计 | 第95-96页 |
4.5.2 调查实施与数据统计分析 | 第96-102页 |
4.6 综合评价 | 第102-111页 |
4.6.1 案例问卷调研成果 | 第102页 |
4.6.2 地下二层平面动线评价与优化建议 | 第102-106页 |
4.6.3 地上一层平面动线评价与优化建议 | 第106-108页 |
4.6.4 地上三层平面动线评价与优化建议 | 第108-111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6页 |
5.1 研究成果总结 | 第111-115页 |
5.1.1 客观评价方法 | 第111-113页 |
5.1.2 主观评价方法 | 第113-115页 |
5.2 展望与不足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附录 | 第119-121页 |
作者简历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