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商业和服务性行业建筑论文

基于拓扑网络和空间句法的大型商业建筑内空间动线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22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商业建筑的繁盛兴起和新增特点第9-10页
        1.1.2 大型商业建筑动线设计面临的挑战第10页
    1.2 课题意义第10-12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第12-15页
        1.3.1 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2-14页
        1.3.2 国内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第15-19页
        1.4.1 研究目标第15-16页
        1.4.2 研究内容第16页
        1.4.3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4.4 具体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5 可行性分析第18-19页
    1.5 研究创新点和技术路线第19-22页
        1.5.1 技术路线第19-20页
        1.5.2 研究创新点第20-22页
2 拓扑网络和空间句法理论概述第22-30页
    2.1 拓扑网络理论概述第22-26页
        2.1.1 拓扑学概述第22页
        2.1.2 拓扑学与网络结构分析第22-24页
        2.1.3 拓扑网络的描述与分析方法第24-26页
    2.2 空间句法理论概述第26-30页
        2.2.1 概念与基本思想第26页
        2.2.2 计算原理和应用思路第26-28页
        2.2.3 分析指标简述第28页
        2.2.4 理论工具的可行性第28-30页
3 大型商业建筑室内平面动线研究第30-46页
    3.1 商业建筑发展情况与现存问题第30-34页
        3.1.1 商业建筑的沿革与分类第30-31页
        3.1.2 商业建筑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第31-33页
        3.1.3 当前商业建筑发展的新趋势第33-34页
    3.2 商业建筑内部平面布局设计要求第34-39页
        3.2.1 常见的商业建筑内部平面形式第34-35页
        3.2.2 商业建筑内顾客心理需求分析第35-36页
        3.2.3 商业建筑内部动线设计要求第36-39页
    3.3 平面动线评价方法探究第39-46页
        3.3.1 环境心理学角度分析动线作用第39-40页
        3.3.2 空间句法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中评价指标的比较第40-46页
4 案例研究第46-111页
    4.1 项目概况第46-47页
        4.1.1 建筑体量与地理位置第46-47页
        4.1.2 商业定位与业态配置第47页
    4.2 平面布局第47-51页
    4.3 Depthmap软件计算与测度分析第51-72页
        4.3.1 Depthmap软件简介第51-52页
        4.3.2 计算步骤与分析思路第52页
        4.3.3 地下二层平面动线计算分析第52-60页
        4.3.4 地上一层平面动线计算分析第60-66页
        4.3.5 地上三层平面动线计算分析第66-72页
    4.4 UCINET软件计算与测度分析第72-95页
        4.4.1 UCINET软件介绍第72-73页
        4.4.2 计算步骤与分析思路第73-74页
        4.4.3 地下二层平面动线计算分析第74-81页
        4.4.4 地上一层平面动线计算分析第81-88页
        4.4.5 地上三层平面动线计算分析第88-95页
    4.5 主观调研分析第95-102页
        4.5.1 方法选择与问题设计第95-96页
        4.5.2 调查实施与数据统计分析第96-102页
    4.6 综合评价第102-111页
        4.6.1 案例问卷调研成果第102页
        4.6.2 地下二层平面动线评价与优化建议第102-106页
        4.6.3 地上一层平面动线评价与优化建议第106-108页
        4.6.4 地上三层平面动线评价与优化建议第108-111页
5 总结与展望第111-116页
    5.1 研究成果总结第111-115页
        5.1.1 客观评价方法第111-113页
        5.1.2 主观评价方法第113-115页
    5.2 展望与不足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9页
附录第119-121页
作者简历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代女性服饰及其文化蕴涵
下一篇:神话传说中的山东舞蹈--以鸟图腾、泰山、大海的崇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