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页 |
一、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 | 第8页 |
二、新型城镇化带动经济持续发展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8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8-9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三、研究评述 | 第11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2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第五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2-13页 |
一、创新之处 | 第12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3-19页 |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与创新驱动的基本概念 | 第13-15页 |
一、新型城镇化 | 第13页 |
二、创新驱动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创新驱动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关联 | 第15-17页 |
一、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关联 | 第15页 |
二、文化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关联 | 第15-16页 |
三、制度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关联 | 第16-17页 |
四、人力资本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关联 | 第17页 |
第三节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一、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17-18页 |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页 |
三、创新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国外、国内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路径的经验借鉴 | 第19-23页 |
第一节 欧美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19页 |
一、科技进步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根本保障 | 第19页 |
二、政府调控与制度创新是基础 | 第19页 |
第二节 国内发达省市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路径的经验借鉴 | 第19-21页 |
一、山东省 | 第19-20页 |
二、江苏省 | 第20-21页 |
三、重庆市 | 第21页 |
第三节 广西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启示 | 第21-23页 |
一、加快城镇户籍制度创新改革 | 第21-22页 |
二、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 第22页 |
三、加快技术创新与产业优化升级 | 第22-23页 |
第四章 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第一节 广西新型城镇化现状 | 第23-25页 |
一、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第23页 |
二、工业化、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拉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 第23-24页 |
三、广西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 第24页 |
四、新型城镇功能日趋完善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创新驱动广西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一、制度体系滞后阻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 第25页 |
二、城镇产业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强 | 第25-26页 |
三、新型城镇文化保护意识淡薄 | 第26-27页 |
四、新型城镇教育资源和专业型人才相对欠缺 | 第27-28页 |
第五章 创新驱动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28-37页 |
第一节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28-30页 |
一、指标选取 | 第28-29页 |
二、数据来源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实证分析 | 第30-35页 |
一、单位根检验 | 第30页 |
二、协整检验 | 第30-31页 |
三、实证结果分析 | 第31-35页 |
第三节 实证结论 | 第35-37页 |
一、创新驱动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 | 第35-36页 |
二、不同区域创新驱动侧重点不同 | 第36页 |
三、结论 | 第36-37页 |
第六章 创新驱动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策略 | 第37-41页 |
第一节 加强制度创新,推动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 | 第37-38页 |
一、破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积极引导农民落户城镇 | 第37页 |
二、促进土地使用权流转,提高农民收益 | 第37页 |
三、落实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大力打造文化创新着力点,推进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 | 第38-39页 |
一、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新型城镇的文化内涵 | 第38页 |
二、强化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建市场经济下的文化产业供给机制 | 第38页 |
三、加强区域特色文化建设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 | 第39页 |
一、增加科技创新投入,破解城镇化发展瓶颈 | 第39页 |
二、加强科技融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健康有序发展 | 第39页 |
第四节 积极引进人才,推动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 第39-41页 |
一、大力引进人才,完善人才配套设施 | 第39页 |
二、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优化人力资本结构 | 第39-41页 |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