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货车论文--罐车论文

GHA70A型罐车加热卸车数值模拟及能耗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7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罐车的发展第12-13页
        1.2.1 美国罐车的发展第12-13页
        1.2.2 国内罐车的发展第13页
    1.3 国内外罐车加热卸车技术现状第13-16页
        1.3.1 国外罐车卸车技术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内罐车卸车技术现状第14-16页
    1.4 创新点第16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2 罐车结构及加热计算理论修正第17-32页
    2.1 GHA_(70A)型PX罐车介绍第17-20页
        2.1.1 罐车主要用途第17页
        2.1.2 罐车主要技术参数第17-18页
        2.1.3 罐车主要特点第18页
        2.1.4 罐车主要结构第18-20页
    2.2 罐车设计加热卸车要求第20-21页
    2.3 加热计算理论第21-25页
        2.3.1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21页
        2.3.2 基本参数的确定第21-23页
        2.3.3 加热罐内PX所需热量第23-24页
        2.3.4 加热时间计算第24-25页
        2.3.5 所需加热面积的确定第25页
    2.4 罐车加热计算理论的修正第25-32页
        2.4.1 PX凝固层质量计算第26-28页
        2.4.2 实际换热面积F计算第28-29页
        2.4.3 加热罐车所需蒸汽量的计算第29-31页
        2.4.4 对二甲苯加热所需时间t 计算第31-32页
3 数值分析理论第32-43页
    3.1 CFD软件介绍第32-35页
        3.1.1 前处理器第32-33页
        3.1.2 求解器第33页
        3.1.3 后处理器第33-34页
        3.1.4 Fluent的分析过程第34-35页
    3.2 FLUENT原理第35-42页
        3.2.1 有限体积法第35-36页
        3.2.2 流体区域离散第36-38页
        3.2.3 控制方程第38-40页
        3.2.4 流场迭代求解方法第40-41页
        3.2.5 标准k-ε模型第41-42页
        3.2.6 标准k-ε模型中的对流传热传质第42页
    3.3 VOF模型第42-43页
4 GHA_(70A)型PX罐车加热卸车实验及数值模拟第43-63页
    4.1 实验简述第43-45页
        4.1.1 实验方法及数据采集第43页
        4.1.2 测温点的选取与布置第43页
        4.1.3 实验工况第43页
        4.1.4 实验数据处理第43-45页
    4.2 二维物理模型和网格划分第45-47页
        4.2.1 二维物理模型第45-46页
        4.2.2 网格划分与校验第46页
        4.2.3 时间步长校验第46-47页
        4.2.4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第47页
    4.3 二维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7-50页
        4.3.1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47-49页
        4.3.2 二维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对比及分析第49-50页
    4.4 三维物理模型和网格划分第50-56页
        4.4.1 三维物理模型第50页
        4.4.2 网格划分与校验第50-52页
        4.4.3 时间步长校验第52页
        4.4.4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第52-53页
        4.4.5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53-56页
    4.5 三维数值与实验结果对比第56-60页
        4.5.1 特征点选取及温度第56-57页
        4.5.2 三维数值与实验结果对比第57-60页
    4.6 三维与二维数值模拟结果对比第60-62页
        4.6.1 三维与二维云图对比第60-61页
        4.6.2 三维与二维模型平均温度对比第61-62页
    4.7 本章小结第62-63页
5 不同工况下的数值模拟及节能效果第63-75页
    5.1 不同工况下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第63-69页
        5.1.1 工况1数值模拟结果第63-65页
        5.1.2 工况3数值模拟结果第65-67页
        5.1.3 工况4数值模拟结果第67-69页
        5.1.4 模拟结果分析第69页
    5.2 不同工况的加热效果第69-72页
        5.2.1 Z方向温度变化第69-70页
        5.2.2 平均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第70-71页
        5.2.3 不同工况下的能源利用效率第71-72页
    5.3 PX融化模拟第72-74页
        5.3.1 凝固/融化模型的理论第72页
        5.3.2 融化模型及边界条件第72页
        5.3.3 计算结果分析第72-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论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热型再生器空气与溶液三种流动方式传热传质的研究
下一篇:废热锅炉传热及流场特性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