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7页 |
1.3.1 国外的研究 | 第10-13页 |
1.3.2 国内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3 启示与借鉴 | 第15-17页 |
1.4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1 土地经济学理论 | 第20页 |
2.1.1 土地供给理论 | 第20页 |
2.1.2 土地区位论 | 第20页 |
2.2 土壤学理论 | 第20页 |
2.3 土地规模经济理论 | 第20-21页 |
2.4 产业关联理论 | 第21页 |
2.5 人地关系理论 | 第21页 |
2.6 外部性理论 | 第21-23页 |
3 耕地与基本农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 第23-33页 |
3.1 安徽省耕地与基本农田现状 | 第23-28页 |
3.1.1 安徽省概况 | 第23页 |
3.1.2 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布局 | 第23-26页 |
3.1.3 安徽省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情况 | 第26-28页 |
3.2 安徽省耕地与基本农田“非粮化”、“非农化”情况 | 第28-29页 |
3.2.1“非粮化”趋势增长明显 | 第28页 |
3.2.2“非农化”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 第28页 |
3.2.3 占补平衡数量质量存在一定差距 | 第28-29页 |
3.3 耕地与基本农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成因 | 第29-30页 |
3.3.1 种粮比较收益偏低,是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的主要原因 | 第29页 |
3.3.2 土地流转进程加快,高租金倒逼“非粮化”、“非农化”现象增加 | 第29页 |
3.3.3 农业生产结构发生调整,形成“非粮化”、“非农化”不可忽视的因素 | 第29页 |
3.3.4 发展经济与保护耕地的矛盾,导致“非粮化”、“非农化”被动出现 | 第29-30页 |
3.3.5 监管机制不健全,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有机可乘 | 第30页 |
3.4 耕地与基本农田典型“非粮化”、“非农化”土地利用形式及影响 | 第30-31页 |
3.4.1 季节性抛荒 | 第30页 |
3.4.2 种植经济作物 | 第30-31页 |
3.4.3 现代农业园区、采摘园 | 第31页 |
3.5 耕地与基本农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 第31-33页 |
3.5.1 粮食总产量下降,危及粮食数量安全 | 第31-32页 |
3.5.2 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危及粮食质量安全 | 第32页 |
3.5.3 粮食自给率得不到保障,影响国家安全稳定 | 第32-33页 |
4 基于安徽省实证研究的思考 | 第33-41页 |
4.1 落实耕地保护,夯实我国粮食安全基石 | 第33-35页 |
4.1.1 清查耕地实际用途 | 第33页 |
4.1.2 从严划定基本农田,保证优等耕地供给 | 第33-34页 |
4.1.3 扎实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 第34页 |
4.1.4 统筹规划、合理引导粮食生产的规模和区域 | 第34-35页 |
4.2 区别对待耕地和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 | 第35-36页 |
4.2.1 区别对待政策实施可行性 | 第35页 |
4.2.2 区别对待政策实施的原则 | 第35-36页 |
4.2.3 区别对待“非粮化”问题,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 | 第36页 |
4.3 严格控制耕地和基本农田“非农化”问题 | 第36-37页 |
4.3.1 推进供给侧改革,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 第36-37页 |
4.3.2 加大普法宣称力度,强化农民法律意识 | 第37页 |
4.3.3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 第37页 |
4.4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 | 第37-40页 |
4.4.1 现行农业补贴政策及其不足 | 第37-38页 |
4.4.2 发达国家主要农业补贴政策总结 | 第38-39页 |
4.4.3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方向 | 第39-40页 |
4.5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 第40-41页 |
4.5.1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 第40页 |
4.5.2 建立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土地流转新模式 | 第40-41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1-43页 |
5.1 结论 | 第41-42页 |
5.1.1 区别对待“非粮化”问题、严格控制“非农化”问题是关键 | 第41页 |
5.1.2 切实保护耕地,夯实粮食安全基石是前提 | 第41页 |
5.1.3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是辅助 | 第41-42页 |
5.2 讨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个人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