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6-17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7-37页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慢性瘙痒的认识 | 第17-27页 |
1 流行病学调查 | 第17页 |
2 病因 | 第17页 |
3 发病机制 | 第17-19页 |
4 瘙痒评价方法 | 第19页 |
5 治疗 | 第19-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7页 |
综述二 中医学对瘙痒的认识 | 第27-37页 |
1 古代文献对瘙痒的认识 | 第27-28页 |
2 瘙痒的病因病机 | 第28页 |
3 瘙痒的辨证分型 | 第28-29页 |
4 针灸治疗瘙痒的现况 | 第29-32页 |
5 针灸治疗瘙痒的神经生理学机制进展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前言 | 第37-38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8-64页 |
1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8-46页 |
2.1 研究方案 | 第38页 |
2.2 病例来源 | 第38页 |
2.3 病例选择标准 | 第38-39页 |
2.4 研究内容 | 第39-41页 |
2.5 治疗方案 | 第41页 |
2.6 观察指标 | 第41-44页 |
2.7 统计分析 | 第44-45页 |
2.8 技术路线 | 第45页 |
2.9 质量控制 | 第45-46页 |
2.10 数据管理 | 第46页 |
2.11 伦理学要求 | 第46页 |
3 结果 | 第46-56页 |
3.1 基线资料 | 第46-47页 |
3.2 瘙痒情况比较 | 第47-48页 |
3.3 瘙痒程度比较 | 第48-49页 |
3.4 红外热像和散斑血流检测结果比较 | 第49-51页 |
3.5 理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 第51-52页 |
3.6 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比较 | 第52-53页 |
3.7 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第53-54页 |
3.8 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的临床疗效 | 第54-55页 |
3.9 安全性评价 | 第55-56页 |
4 讨论 | 第56-61页 |
4.1 瘙痒症状、体征评分分析 | 第56-57页 |
4.2 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值分析 | 第57页 |
4.3 理化指标分析 | 第57-58页 |
4.4 焦虑抑郁情况分析 | 第58页 |
4.5 皮肤病生活质量分析 | 第58-59页 |
4.6 火针使用治疗瘙痒的机理分析 | 第59页 |
4.7 辨证选穴治疗瘙痒的机理分析 | 第59-60页 |
4.8 安全性分析 | 第60-61页 |
5 结论 | 第61页 |
6 局限性与展望 | 第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1 伦理委员会审查批件 | 第64-65页 |
附录2 汉密顿焦虑量表 | 第65-66页 |
附录3 汉密顿抑郁量表 | 第66-71页 |
附录4 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量表 | 第71-72页 |
附录5 不良事件记录表 | 第72-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