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1.2.1 关于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研究 | 第16-18页 |
1.2.2 关于项目评价的研究 | 第18-21页 |
1.2.3 相关研究的评述 | 第21-22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第2章 区域产业协同创新项目内涵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36页 |
2.1 区域产业协同创新项目内涵 | 第24-27页 |
2.1.1 区域产业协同创新项目的特征 | 第25-26页 |
2.1.2 区域产业协同创新项目选择评价的含义和必要性 | 第26-27页 |
2.2 我国区域产业协同创新项目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 第27-30页 |
2.2.1 发展现状 | 第27-29页 |
2.2.2 主要问题 | 第29-30页 |
2.3 相关基础理论 | 第30-36页 |
2.3.1 创新与创新扩散理论 | 第30页 |
2.3.2 网络组织理论 | 第30-31页 |
2.3.3 创新生态学理论 | 第31-32页 |
2.3.4 协同创新理论 | 第32页 |
2.3.5 产业聚集理论 | 第32-33页 |
2.3.6 项目评价理论 | 第33-34页 |
2.3.7 相关理论评论 | 第34-36页 |
第3章 区域产业协同创新项目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51页 |
3.1 影响区域产业协同创新项目选择的因素分析 | 第36-38页 |
3.2 区域产业协同创新项目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38-40页 |
3.2.1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第38-40页 |
3.2.2 评价指标构建过程 | 第40页 |
3.3 初步指标的确定 | 第40-45页 |
3.3.1 文献研究法 | 第40-41页 |
3.3.2 指标初步设计 | 第41-43页 |
3.3.3 指标选择的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统计分析 | 第43-45页 |
3.4 项目选择的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45-48页 |
3.4.1 项目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45页 |
3.4.2 通用指标和产业特性指标体系的说明 | 第45-48页 |
3.5 区域产业协同创新项目选择评价指标的检验和检测 | 第48-51页 |
3.5.1 评价指标的信度检测 | 第48-50页 |
3.5.2 评价指标的效度检测 | 第50-51页 |
第4章 区域产业协同创新项目选择评价的模型构建 | 第51-64页 |
4.1 常用的项目选择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 第51-54页 |
4.1.1 常用的评价模型 | 第51-53页 |
4.1.2 常见绩效评价方法比较 | 第53-54页 |
4.2 综合云模型评价方法 | 第54-57页 |
4.2.1 云的概念及数字特征 | 第54-55页 |
4.2.2 云的运算法则 | 第55-56页 |
4.2.3 引入云模型评价方法的意义 | 第56-57页 |
4.3 基于综合云模型的区域协同创新项目选择的评价模型构建 | 第57-64页 |
4.3.1 基于云模型的项目选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7-61页 |
4.3.2 基于正态云模型的区域产业协同创新项目选择模型 | 第61-64页 |
第5章 区域产业协同创新项目选择评价案例分析及管理对策 | 第64-71页 |
5.1 案例背景 | 第64-65页 |
5.2 项目评价过程 | 第65-68页 |
5.3 选择结果分析 | 第68页 |
5.4 政府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68-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 第79-80页 |
附录B 区域产业协同创新项目评价指标的专家调查咨询问卷 | 第80-82页 |
附录C 区域产业协同创新项目选择指标重要度的专家评分 | 第82-86页 |
附录D 区域产业协同创新项目选择指标信度的计算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