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公司交叉持股概述 | 第11-15页 |
第一节 交叉持股的概念界定与法律特征 | 第11页 |
第二节 交叉持股的分类 | 第11-15页 |
一、 按照交叉持股公司之间的相互关系划分 | 第12页 |
二、 按照交叉持股公司之间持股的方式划分 | 第12-13页 |
三、 按照交叉持股的动机划分 | 第13-14页 |
四、 按照交叉持股的结构来划分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公司交叉持股的效应分析 | 第15-23页 |
第一节 公司交叉持股的积极效应 | 第15-17页 |
一、 交叉持股有利于发展规模经济 | 第15页 |
二、 抵御恶意收购 | 第15-16页 |
三、 扩大公司的留存利润 | 第16-17页 |
四、 稳定股价 | 第17页 |
第二节 公司交叉持股的消极效应 | 第17-23页 |
一、 损害资本维持原则 | 第17-18页 |
二、 有违股份平等原则 | 第18-19页 |
三、 形成“内部人控制” | 第19-20页 |
四、 容易形成行业垄断 | 第20页 |
五、 诱发内幕交易 | 第20-21页 |
六、 助长市场的投机气氛 | 第21页 |
七、 导致股市泡沫形成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公司交叉持股制度之比较法分析 | 第23-34页 |
第一节 横向交叉持股法律规制之立法例 | 第23-28页 |
一、 对持股比例的限制 | 第23-25页 |
二、 限制股权行使 | 第25-26页 |
三、 信息披露义务 | 第26-28页 |
第二节 纵向交叉持股法律规制之立法例 | 第28-32页 |
一、 各国(地区)母子公司的判定标准 | 第28-29页 |
二、 各国(地区)纵向交叉持股的规制模式 | 第29-32页 |
第三节 比较与分析 | 第32-34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 | 第32-33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我国公司交叉持股的立法回顾、现状及制度构建 | 第34-45页 |
第一节 回顾与现状 | 第34-37页 |
一、 公司法颁布之前的立法 | 第34-35页 |
二、 公司法颁布后的立法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我国交叉持股法律规制制度的构建 | 第37-45页 |
一、 价值取向与立法模式选择 | 第37页 |
二、 具体的制度构建 | 第37-42页 |
三、 对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特别规制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