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前言 | 第13-21页 |
1.1 昆虫共生菌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1.0 昆虫共生菌种类及分布 | 第13页 |
1.1.1 昆虫体内细菌主要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1.1.2 昆虫共生菌主要功能 | 第14-15页 |
1.1.2.1 与昆虫营养和消化有关 | 第14页 |
1.1.2.2 与昆虫免疫有关 | 第14-15页 |
1.1.2.2 与昆虫生殖调控有关 | 第15页 |
1.1.3 “寄主-寄生昆虫”系统中的共生菌 | 第15页 |
1.2 Wolbachia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2.1 Wolbachia的分布与调控作用 | 第15-16页 |
1.2.2 Wolbachia的传播方式 | 第16-17页 |
1.2.3 去除昆虫体内Wolbachia的方法 | 第17页 |
1.2.4 Wolbachia的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 丽蝇蛹集金小蜂的简介 | 第18-20页 |
1.3.1 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形态学特征 | 第18-19页 |
1.3.2 丽蝇蛹集金小蜂的生活史 | 第19页 |
1.3.3 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寄生特性 | 第19-20页 |
1.3.4 丽蝇蛹集金小蜂的用途 | 第20页 |
1.4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3页 |
2.1.1 实验昆虫 | 第21页 |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1-22页 |
2.1.3 实验用引物 | 第22页 |
2.1.4 分析软件 | 第22-23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2.2.1 总DNA的提取 | 第23-24页 |
2.2.2 PCR扩增 | 第24-25页 |
2.2.3 技术路线图 | 第25页 |
2.2.4 数据分析 | 第25-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0页 |
3.1 丽蝇蛹集金小蜂及蝇蛹菌群 | 第27-28页 |
3.2 不同物种的细菌群落结构 | 第28-34页 |
3.3 食物、蝇蛹和丽蝇蛹集金小蜂之间的细菌传递 | 第34-37页 |
3.4 Wolbachia对寄主内其它菌群的影响 | 第37-40页 |
4 讨论 | 第40-43页 |
4.1 三种蝇蛹体内细菌多样性的差异 | 第40页 |
4.2 以不同蝇蛹为寄主得到的丽蝇蛹集金小蜂体内细菌多样性的差异 | 第40-41页 |
4.3 Wolbachia对丽蝇蛹集金小蜂体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5 结论 | 第43-45页 |
5.1 不同蝇蛹寄主对丽蝇蛹集金小蜂体内细菌多样性有显著影响作用 | 第43页 |
5.2 蝇蛹对丽蝇蛹集金小蜂存在细菌传递 | 第43页 |
5.3 以不同蝇蛹为寄主的丽蝇蛹集金小蜂体内细菌多样性差异明显 | 第43页 |
5.4 不同寄主对寄生蜂体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明显 | 第43页 |
5.5 Wolbachia对蝇蛹和丽蝇蛹集金小蜂体内细菌多样性影响显著 | 第43-45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5-59页 |
7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