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辽源市矿区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辽源市概况与数据来源 | 第17-22页 |
2.1 研究区范围及数据源情况 | 第17-18页 |
2.2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19页 |
2.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9页 |
2.4 矿产资源概况 | 第19-20页 |
2.5 研究区环境现状 | 第20-2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矿区环境质量评价内容 | 第22-32页 |
3.1 选取矿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方法 | 第22-25页 |
3.1.1 矿区环境影响识别 | 第23页 |
3.1.2 矿区环境影响识别的原则 | 第23-24页 |
3.1.3 矿区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 | 第24-25页 |
3.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 | 第25-29页 |
3.2.1 层次分析法 | 第25页 |
3.2.2 德尔菲法 | 第25页 |
3.2.3 熵值法 | 第25-26页 |
3.2.4 主成分分析法 | 第26页 |
3.2.5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对比及选择 | 第26-29页 |
3.3 矿区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 | 第29-31页 |
3.3.1 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29-30页 |
3.3.2 评价方法的择取与优化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研究区矿区环境质量评价 | 第32-50页 |
4.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2-37页 |
4.1.1 评价指标信息的提取 | 第32-35页 |
4.1.2 环境影响识别矩阵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35-37页 |
4.2 评价指标的量化分级和权重确定 | 第37-41页 |
4.2.1 双尺度评价指标的量化分级 | 第37-39页 |
4.2.2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 第39-41页 |
4.3 评价方法的应用与评价结果 | 第41-49页 |
4.3.1 评价单元的划分 | 第41-42页 |
4.3.2 指标层评价 | 第42-46页 |
4.3.3 综合评价 | 第46-47页 |
4.3.4 双尺度评价 | 第47-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3页 |
5.1 结论与建议 | 第50-52页 |
5.1.1 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5.1.2 治理措施建议 | 第51-52页 |
5.2 展望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