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负载型贵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35页
    1.1 有机高分子负载的贵金属催化剂第12-14页
        1.1.1 均相高分子负载型催化剂第12-13页
        1.1.2 非均相高分子负载型催化剂第13页
        1.1.3 准均相高分子负载型催化剂第13-14页
    1.2 碳材料负载的贵金属催化剂第14-15页
    1.3 金属氧化物负载的贵金属催化剂第15-17页
    1.4 硅酸盐负载的贵金属催化剂第17-22页
    1.5 负载型金纳米团簇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22-29页
        1.5.1 CO氧化第22-23页
        1.5.2 苯乙烯的选择性氧化第23-25页
        1.5.3 苯甲醇的需氧氧化第25-26页
        1.5.4 催化加氢第26页
        1.5.5 C-C偶联第26-27页
        1.5.6 光催化反应第27页
        1.5.7 电催化第27-29页
    1.6 论文选题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参考文献第31-35页
第二章 贵金属(Ag、Au)/硅酸盐纳米催化剂通用制备方法的构建及其催化性能研究第35-51页
    2.1 前言第35页
    2.2 实验部分第35-37页
        2.2.1 主要试剂第35-36页
        2.2.2 实验步骤第36页
        2.2.3 仪器表征第36-3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7-48页
        2.3.1 硅酸镍分级自组装花状纳米材料(NSFs)的形貌与结构表征第37-38页
        2.3.2 Ag纳米粒子负载的硅酸镍(AgNPs/NSFs)纳米复合物的形貌与结构表征第38-41页
        2.3.3 AgNPs/NSFs纳米复合物的催化性能评估第41-42页
        2.3.4 Au纳米粒子负载的硅酸镍(AuNPs/NSFs)纳米复合物的可控合成和结构表征第42-45页
        2.3.5 AuNPs/NSFs纳米复合物的催化性能评估第45-48页
    2.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第三章 稀土硅酸盐空心结构的通用制备方法的构建及其在催化剂载体方面的应用第51-69页
    3.1 前言第51-52页
    3.2 实验部分第52-54页
        3.2.1 主要试剂第52页
        3.2.2 实验步骤第52-54页
        3.2.3 仪器表征第5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4-65页
        3.3.1 多孔硅酸钇(YSiO)纳米空心结构的形貌与结构表征第54-57页
        3.3.2 YSiO纳米空心结构的生长机理研究第57-60页
        3.3.3 Au纳米粒子负载的硅酸钇空心球纳米复合材料(AuNPs/YSiO)的制备和结构表征第60-63页
        3.3.4 AuNPs/YSiO的催化性能评估第63-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第四章 具有多级结构的硅酸盐双层中空纳米纤维通用制备方法的构建及其在催化剂载体方面的应用第69-87页
    4.1 前言第69-70页
    4.2 实验部分第70-71页
        4.2.1 主要试剂第70页
        4.2.2 实验步骤第70-71页
        4.2.3 仪器表征第7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1-84页
        4.3.1 具有多级结构的硅酸铜双层中空纳米纤维(CSHNFs)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表征第72-78页
        4.3.2 Pt纳米粒子负载的硅酸铜双层中空纳米纤维复合物(PtNPs/CSHNFs)的形貌与结构表征第78-79页
        4.3.3 PtNPs/CSHNFs的催化性能测试第79-80页
        4.3.4 Au纳米粒子负载的硅酸镍双层中空纳米纤维复合物(AuNPs/NSHNFs)的形貌与结构表征第80-82页
        4.3.5 AuNPs/NSHNFs催化性能表征第82-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第五章 [Au_(37)(PPh_3)_(10)(SR)_(10)X_2]~+(X=Cl/Br)纳米团簇的合成及其催化CO氧化性能的研究第87-101页
    5.1 前言第87-88页
    5.2 实验部分第88-89页
        5.2.1 主要试剂第88页
        5.2.2 实验步骤第88-89页
        5.2.3 仪器表征第8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9-97页
        5.3.1 [Au_(37)(PPh_3)_(10)(SR)_(10)X_2]~+(X=Cl/Br)的合成与表征第89-95页
        5.3.2 [Au_(37)(PPh_3)_(10)(SR)_(10)X_2]~+(X=Cl/Br)的催化性能研究第95-97页
    5.4 本章小结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1页
第六章 结论第101-104页
    6.1 本论文的结论第101-102页
    6.2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102-103页
    6.3 本课题的发展趋势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6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层次纤维结构的锡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