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需求获取与转化的方法概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需求获取与转化的方法概述 | 第13-14页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二章Z公司需求获取管理现状和问题 | 第20-24页 |
2.1 Z公司概述 | 第20-21页 |
2.1.1 行业背景 | 第20页 |
2.1.2 Z公司简介 | 第20-21页 |
2.2 Z公司需求获取和管理现状及问题 | 第21-23页 |
2.2.1 Z公司需求获取及管理现状 | 第21-22页 |
2.2.2 Z公司新闻资讯SY应用的问题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移动互联网产品用户需求获取与转化方法研究 | 第24-50页 |
3.1 传统行业产品设计中用户需求获取与转化的方法 | 第24-29页 |
3.1.1 传统行业需求获取的方法的研究 | 第24-26页 |
3.1.2 传统行业需求分析的方法的研究 | 第26-27页 |
3.1.3 传统行业需求转化的方法的研究 | 第27-29页 |
3.2 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用户需求获取与转化的方法 | 第29-35页 |
3.2.1 需求获取及转化方法的优缺点对比分析 | 第33-35页 |
3.3 基于Z公司SY应用的需求获取方法研究 | 第35-41页 |
3.3.1 白领用户群体基本特征 | 第35-36页 |
3.3.2 用户动机 | 第36-37页 |
3.3.3 用户需求的动机挖掘 | 第37-41页 |
3.4 基于Z公司SY应用的需求分析方法研究 | 第41-44页 |
3.4.1 创建用户角色 | 第41-42页 |
3.4.2 用户目标分析 | 第42-44页 |
3.4.3 用户场景定义 | 第44页 |
3.5 基于Z公司SY应用的需求转化方法研究 | 第44-48页 |
3.5.1 基于用户心理模型的螺形转化 | 第44-46页 |
3.5.2 表现模型和心理模型 | 第46-47页 |
3.5.3 卡片法 | 第47-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基于Z公司SY应用的需求获取与转化方法应用 | 第50-78页 |
4.1 需求获取与转化流程 | 第50-51页 |
4.2 用户动机挖掘与需求获取 | 第51-67页 |
4.2.1 用户研究 | 第51-56页 |
4.2.2 用户研究调研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4.2.3 行业分析 | 第57-60页 |
4.2.4 竞品分析 | 第60-65页 |
4.2.5 用户研究(二) | 第65-67页 |
4.3 需求定义及需求转化 | 第67-77页 |
4.3.1 用户角色建模 | 第67-69页 |
4.3.2 用户角色目标分析 | 第69-71页 |
4.3.3 用户场景定义需求 | 第71-73页 |
4.3.4 将需求转化为功能 | 第73-74页 |
4.3.5 用户测试反馈与优化 | 第74-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Z公司SY应用产品优化效果评价 | 第78-96页 |
5.1 Z公司SY应用信息架构改进 | 第78-90页 |
5.1.1 基于白领用户群体新闻资讯产品信息架构特点 | 第78-79页 |
5.1.2 信息架构与交互框架设计 | 第79-89页 |
5.1.3 用户测试反馈与优化 | 第89-90页 |
5.2 Z公司SY应用交互设计改进 | 第90-94页 |
5.2.1 Z公司新版SY应用交互视觉设计 | 第90-92页 |
5.2.2 用户测试反馈与优化 | 第92-93页 |
5.2.3 SY应用改版前后满意度评估 | 第93-9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附录 | 第100-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个人简历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