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0-12页 |
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1 绪论 | 第17-35页 |
1.1 OPFRs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 第18-21页 |
1.2 OPFRs的毒性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3 OPFRs环境存在水平和人体暴露研究进展 | 第22-32页 |
1.3.1 环境中OPFRs的来源 | 第22-25页 |
1.3.2 室内灰尘中的OPFRs | 第25-26页 |
1.3.3 室内外空气中的OPFRs | 第26-27页 |
1.3.4 水体中的OPFRs | 第27-28页 |
1.3.5 沉积物和土壤中的OPFRs | 第28-29页 |
1.3.6 生物体中的OPFRs | 第29-30页 |
1.3.7 OPFRs人体暴露研究进展 | 第30-32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2-35页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2-33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34-35页 |
2 办公室内悬浮颗粒物上的OPFRs及人体呼吸暴露评估 | 第35-55页 |
2.1 前言 | 第35-36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6-43页 |
2.2.1 OPFRs标准品及试剂 | 第36-37页 |
2.2.2 办公室内悬浮颗粒物的采集与前处理 | 第37-38页 |
2.2.3 仪器分析 | 第38-39页 |
2.2.4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第39-41页 |
2.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1-4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2.3.1 办公室内悬浮颗粒物的分布特征 | 第43-44页 |
2.3.2 OPFRs在办公室悬浮颗粒物上分布特征 | 第44-47页 |
2.3.3 OPFRs在悬浮颗粒物上的粒径分布特征 | 第47-51页 |
2.3.4 室内悬浮颗粒物上OPFRs的呼吸暴露评估 | 第51-5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3 教室内灰尘中的OPFRs及人体暴露评估 | 第55-65页 |
3.1 前言 | 第55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55-58页 |
3.2.1 OPFRs标准品及试剂 | 第55-56页 |
3.2.2 样品的采集、前处理与OPFRs分析 | 第56-57页 |
3.2.3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第57-5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2页 |
3.3.1 OPFRs在教室灰尘中的浓度及分布特征 | 第58-60页 |
3.3.2 OPFRs在教室悬浮颗粒物及教室灰尘上的分布差异 | 第60页 |
3.3.3 学生通过摄入灰尘和吸入悬浮颗粒物的OPFRs暴露评估 | 第60-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4 不同类型饮用水中的OPFRs及人体暴露评估 | 第65-85页 |
4.1 前言 | 第65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65-71页 |
4.2.1 OPFRs标准品及试剂 | 第65-66页 |
4.2.2 饮用水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 第66-67页 |
4.2.3 仪器分析 | 第67页 |
4.2.4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第67-69页 |
4.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69-7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1-82页 |
4.3.1 不同饮用水中OPFRs的残留特征 | 第71-77页 |
4.3.2 饮用水中OPFRs的指纹分布特征 | 第77-78页 |
4.3.3 人群通过饮水摄入的OPFRs暴露量及风险 | 第78-8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5页 |
5 食物中的OPFRs及人体膳食摄入评估 | 第85-97页 |
5.1 前言 | 第85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85-90页 |
5.2.1 标准品及试剂 | 第85-86页 |
5.2.2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 第86页 |
5.2.3 仪器分析 | 第86-87页 |
5.2.4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 第87-9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0-95页 |
5.3.1 常见食物类型中OPFRs残留水平 | 第90-92页 |
5.3.2 食物中OPFRs指纹分布特征 | 第92页 |
5.3.3 人群通过膳食摄入的OPFRs评估 | 第92-94页 |
5.3.4 膳食摄入的OPFRs风险评估 | 第94-9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6 人体胎盘中OPFRs的蓄积特征 | 第97-117页 |
6.1 前言 | 第97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97-101页 |
6.2.1 胎盘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 第97-99页 |
6.2.2 仪器分析 | 第99-101页 |
6.2.3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第101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01-115页 |
6.3.1 胎盘中OPFRs的浓度和指纹特征 | 第101-107页 |
6.3.2 母亲社会、生活特征与胎盘OPFRs浓度水平的关联 | 第107-11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7 尿液中OPFRs代谢产物及人体暴露途径解析 | 第117-135页 |
7.1 前言 | 第117-118页 |
7.2 材料与方法 | 第118-125页 |
7.2.1 标准物质及试剂 | 第118-120页 |
7.2.2 尿液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 第120页 |
7.2.3 仪器分析 | 第120-124页 |
7.2.4 尿液肌酐含量的测定 | 第124页 |
7.2.5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 第124页 |
7.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24-125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25-133页 |
7.3.1 尿液中OPFRs代谢产物的浓度 | 第125-129页 |
7.3.2 OPFRs体内负荷与外暴露水平 | 第129-132页 |
7.3.3 OPFRs主要暴露途径判别及贡献率估算 | 第132-133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8 主要结论和展望 | 第135-139页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35-136页 |
8.2 研究创新点 | 第136-137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51页 |
作者简历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