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科学的哲学原理论文

技术的生态化转向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5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13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4页
        (一)研究思路第13页
        (二)研究方法第13-14页
    四、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4-15页
        (一)研究内容第14页
        (二)创新之处第14-15页
第二章 技术发展的现实困境第15-24页
    一、技术发明的功利性第15-17页
        (一)影响技术发明的社会因素第15-16页
        (二)技术纯粹性的丧失与功利性的凸显第16-17页
    二、技术应用的垄断性第17-20页
        (一)技术应用中的理性垄断第17-18页
        (二)技术控制人类和社会发展第18-20页
    三、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第20-22页
        (一)技术自身的自主性第20-21页
        (二)技术自主性导致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第21-22页
    四、技术革新的反自然性第22-24页
        (一)技术的反自然性第22-23页
        (二)技术革新过程干扰自然生态第23-24页
第三章 技术生态化转向的理论探讨第24-34页
    一、技术生态化转向的内涵分析第24-26页
        (一)技术系统的生态化转向第25页
        (二)技术社会控制的生态化转向第25-26页
    二、技术生态化发展的过程第26-29页
        (一)单一思维下的传统技术第26-27页
        (二)复杂思维下技术生态化的实现历程第27-29页
    三、技术生态化转向的特征第29-31页
        (一)高科学性第29页
        (二)可持续性第29-30页
        (三)系统性第30页
        (四)动态性第30-31页
    四、技术生态化转向的最新成果第31-34页
        (一)生态技术的含义第31-32页
        (二)生态技术的优势第32-34页
第四章 我国技术生态化转向的现状分析第34-38页
    一、生态观念缺失束缚技术生态化发展第34-35页
        (一)民众生态意识薄弱第34-35页
        (二)缺乏正确价值观指导第35页
    二、创新体系不完善影响技术生态化发展第35-36页
        (一)技术生态化体系不够健全第35页
        (二)技术创新力度较低第35-36页
    三、经济文化实力不足减速技术生态化发展第36页
        (一)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第36页
        (二)教育发展进程较慢第36页
    四、政策体系不完备阻碍技术生态化发展第36-38页
        (一)政府体制有待改善第37页
        (二)政策支撑不够完善第37-38页
第五章 我国技术生态化转向的实现路径第38-46页
    一、树立技术生态化转向的观念第38-41页
        (一)形成正确的技术观第38-39页
        (二)树立生态价值观第39页
        (三)重塑民众精神家园第39-41页
    二、完善技术生态化创新结构体系第41-42页
        (一)用生态技术改造传统技术第41页
        (二)实现企业生态化创新发展第41-42页
    三、加大技术生态化投资和教育力度第42-43页
        (一)增强政府经济支持第42页
        (二)完善生态技术教育体制第42-43页
    四、健全技术生态化相关支撑政策第43-46页
        (一)完善政治体制第43-44页
        (二)践行相关法律与监督机制第44-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51页
个人简介第51-52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持续发展视域下技术创新生态化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科技创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