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金融危机对韩国社会分层影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4页 |
0.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0.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0.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0.3.1 定量研究方法 | 第12页 |
0.3.2 归纳演绎法 | 第12-13页 |
0.3.3 跨学科研究方法 | 第13页 |
0.4 创新点和难点 | 第13-14页 |
1 社会分层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1.1 社会分层、阶级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7页 |
1.2 马克斯·韦伯的阶级理论 | 第17-19页 |
2 1997 年金融危机后韩国社会阶级分层变化 | 第19-27页 |
2.1 1997 年金融危机对韩国社会的影响 | 第19-21页 |
2.1.1 亚洲金融风暴的爆发 | 第19-20页 |
2.1.2 亚洲金融危机带给韩国国民的“恐慌” | 第20-21页 |
2.2 金融危机前韩国社会阶级分层的形成及其特征 | 第21-24页 |
2.2.1 韩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构成 | 第22-23页 |
2.2.2“新”中间阶级的扩大及其阶级意识 | 第23-24页 |
2.3 金融危机后韩国社会阶级流动及两极化现象 | 第24-27页 |
2.3.1 金融危机对韩国社会阶级分层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2“沙漏型社会”的形成 | 第25-27页 |
3 韩国社会阶级流动及社会两极化成因 | 第27-38页 |
3.1 经济状况的两极化 | 第27-31页 |
3.1.1 收入差距扩大 | 第27-29页 |
3.1.2 资产拥有不均 | 第29-31页 |
3.2 社会文化的割裂 | 第31-35页 |
3.2.1 居住属地分化 | 第31-32页 |
3.2.2 教育和职业的隔离 | 第32-34页 |
3.2.3 地域文化两极化 | 第34-35页 |
3.3 阶级意识的对立 | 第35-38页 |
3.3.1 阶级意识冲突明显 | 第35-36页 |
3.3.2 其他加剧因素 | 第36-38页 |
4 社会分层与韩国政治的相互影响 | 第38-47页 |
4.1 社会两极化影响韩国政治的渠道 | 第38-42页 |
4.1.1 市民社会的形成及公众舆论的影响 | 第38-41页 |
4.1.2 韩国政党的特性 | 第41-42页 |
4.2 韩国内政外交上的改革和转变 | 第42-47页 |
4.2.1 金大中政府的上台与改善举措 | 第43-44页 |
4.2.2“阳光政策”的出台 | 第44-47页 |
5 结论及启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