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绪论 | 第11-20页 |
| (一) 研究源起 | 第11-12页 |
| 1、选题背景 | 第11页 |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二) 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 1、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 2、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 (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1、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19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 第20-24页 |
| (一)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概念界定 | 第20页 |
| (二)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历史沿革 | 第20-21页 |
| (三)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 第21-24页 |
| 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动力因素探析 | 第24-28页 |
| (一) 物质与环境利益是公众参与环保的根本动力 | 第24-25页 |
| (二) 环保信仰是环保主义者参与环保的动力源泉 | 第25-26页 |
| (三) 环保认知能力与动力水平呈正相关 | 第26-27页 |
| (四) 环保氛围影响人的行为动力 | 第27-28页 |
| 三、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动力不足的原因探究 | 第28-39页 |
| (一) 物质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博弈 | 第28-31页 |
| (二) 环保信仰的缺失 | 第31-33页 |
| (三) 环境认知和环保能力较低 | 第33-35页 |
| (四) 公众参与环保历史传统薄弱 | 第35-36页 |
| (五)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36-39页 |
| 四、激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动力的路径选择 | 第39-52页 |
| (一) 搭建公众实现利益的平台 | 第39-42页 |
| 1、通过物质鼓励提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 第39-40页 |
| 2、促进利益组织化,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性 | 第40-42页 |
| (二) 倡导上下互动的多元主体环境治理模式 | 第42-45页 |
| 1、实现由“统治”向“治理”观念的转变 | 第42-43页 |
| 2、积极探索政府与环保社会组织的合作机制 | 第43-44页 |
| 3、拓展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 | 第44-45页 |
| (三) 实践多维度的环境教育 | 第45-47页 |
| 1、积极倡导“深绿色”的环境理念 | 第45-46页 |
| 2、加强环境知识教育 | 第46页 |
| 3、注重环保信仰教育 | 第46-47页 |
| 4、增加对环境教育研究人员的扶持力度 | 第47页 |
| (四) 优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制环境 | 第47-52页 |
| 1、明确环境权,夯实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基础 | 第47-49页 |
| 2、建立全方位、多层次、高透明度的公众参与环保机制 | 第49-50页 |
| 3、完善环境公益诉讼,保障公众的参与诉求 | 第50-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一、著作类 | 第53-54页 |
| 二、论文类 | 第54-58页 |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