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2.1 对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意义 | 第16页 |
1.2.2 对促进我国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意义 | 第16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1.3.1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内涵方面 | 第16-17页 |
1.3.2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方面 | 第17-18页 |
1.3.3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方面 | 第18-19页 |
1.3.4 研究述评 | 第19页 |
1.4 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的特色 | 第20-21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第21-23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2 技术路线图 | 第22-23页 |
2 研究理论基础 | 第23-3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3-26页 |
2.1.1 协同创新的内涵 | 第23页 |
2.1.2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 | 第23-24页 |
2.1.3 四大经济分区 | 第24-26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6-27页 |
2.2.1 系统论 | 第26页 |
2.2.2 协同论 | 第26-27页 |
2.3 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分析 | 第27-33页 |
2.3.1 联合/委托开发 | 第28-29页 |
2.3.2 技术转让 | 第29页 |
2.3.3 共建研究机构 | 第29-30页 |
2.3.4 共建经济实体 | 第30页 |
2.3.5 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 第30-31页 |
2.3.6 大学科技园区 | 第31页 |
2.3.7 技术创新联盟 | 第31-33页 |
3 四大经济分区产学研创新现状分析 | 第33-42页 |
3.1 四大经济分区企业创新现状分析 | 第33-36页 |
3.1.1 R&D活动人员规模逐年增长 | 第33-34页 |
3.1.2 R&D经费内外部支出总体呈上升状态,但区域间差异明显 | 第34-35页 |
3.1.3 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增长快速,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比较缓慢 | 第35-36页 |
3.2 四大经济分区高校创新现状分析 | 第36-38页 |
3.2.1 R&D活动人员规模呈阶段性波动变化态势 | 第36页 |
3.2.2 R&D经费内部支出总体平稳,东部地区增长较为明显 | 第36-37页 |
3.2.3 发表科技论文数和出版科技著作数量整体波动回落 | 第37-38页 |
3.2.4 有效发明专利数处于波动状态 | 第38页 |
3.3 四大经济分区科研机构创新现状分析 | 第38-41页 |
3.3.1 R&D活动人员规模呈阶段性波动变化 | 第38-39页 |
3.3.2 R&D经费内外部支出呈波动性增长,区域间差距明显 | 第39-40页 |
3.3.3 R&D课题数和发表论文数增长平稳,区域间差距明显 | 第40-41页 |
3.3.4 有效发明专利数均稳步上升 | 第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四大经济分区产学研创新系统协同度测量 | 第42-57页 |
4.1 产学研创新影响要素 | 第42-44页 |
4.1.1 从企业角度 | 第42页 |
4.1.2 从高校角度 | 第42-43页 |
4.1.3 从科研机构角度 | 第43-44页 |
4.2 评价方法: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测度模型简介 | 第44-46页 |
4.3 序参量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46-48页 |
4.4 实证测算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48-56页 |
4.4.1 子系统各序参量有序度分析 | 第48-52页 |
4.4.2 四大经济分区产学研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分析 | 第52-55页 |
4.4.3 产学研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分析 | 第55-56页 |
4.5 实证结论 | 第56-57页 |
5 结论分析 | 第57-60页 |
5.1 产学研创新系统协同能力较弱的原因 | 第57-58页 |
5.1.1 产学研合作体制建设不完善 | 第57页 |
5.1.2 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不明确 | 第57-58页 |
5.1.3 评价体系不健全 | 第58页 |
5.2 四大经济分区产学研创新系统协同能力差异较大的原因 | 第58-60页 |
5.2.1 东部地区产学研内外部环境优于其它三个地区 | 第58页 |
5.2.2 东部地区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程度高于其它三个地区 | 第58-59页 |
5.2.3 东部地区的"学"、"研"资源优于其它三个地区 | 第59-60页 |
6 对策建议 | 第60-64页 |
6.1 全面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 | 第60-62页 |
6.1.1 完善法律法规 | 第60-61页 |
6.1.2 完善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 | 第61页 |
6.1.3 健全评价体系 | 第61-62页 |
6.2 进一步平衡四大经济分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 | 第62-64页 |
6.2.1 完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扶持政策 | 第62页 |
6.2.2 增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企业活力 | 第62页 |
6.2.3 整合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学"、"研"资源 | 第62-64页 |
7 研究结论 | 第64-65页 |
7.1 研究意义 | 第64页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