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观损伤模型的Q460C钢材断裂行为研究
|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1 引言 | 第10-1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3-16页 |
| 2 微观断裂模型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 2.1 描述应力状态的连续参数 | 第16-19页 |
| 2.1.1 应力三轴度 | 第16页 |
| 2.1.2 等效塑性应变 | 第16-17页 |
| 2.1.3 罗德角参数 | 第17-18页 |
| 2.1.4 Lode参数 | 第18-19页 |
| 2.2 孔洞成长模型VGM | 第19页 |
| 2.3 循环孔洞成长模型CVGM | 第19-20页 |
| 2.4 应力加权损伤模型SWDM | 第20-21页 |
| 2.5 LOU模型 | 第21-22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 3 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第24-62页 |
| 3.1 试验概况 | 第24-25页 |
| 3.2 试件设计 | 第25-43页 |
| 3.2.1 圆棒试件 | 第25-30页 |
| 3.2.2 平板试件 | 第30-34页 |
| 3.2.3 剪切试件 | 第34-40页 |
| 3.2.4 各类试件的应力状态分析 | 第40-43页 |
| 3.3 单向拉伸试验 | 第43-52页 |
| 3.3.1 单向拉伸真实应力应变曲线校准方法 | 第43-45页 |
| 3.3.2 单向拉伸试验曲线与模拟曲线对比 | 第45-51页 |
| 3.3.3 单拉试件断口形式 | 第51-52页 |
| 3.4 超低周疲劳试验 | 第52-60页 |
| 3.4.1 混合强化模型 | 第52-55页 |
| 3.4.2 超低周疲劳试验曲线与模拟曲线对比 | 第55-6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4 单向拉伸断裂预测模型系数校准 | 第62-70页 |
| 4.1 裂缝开展位置的选取 | 第62-63页 |
| 4.2 VGM模型系数校准 | 第63-64页 |
| 4.3 SWDM模型系数校准 | 第64-65页 |
| 4.4 LOU模型系数校准 | 第65页 |
| 4.5 单向拉伸断裂预测模型对比 | 第65-68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5 超低周疲劳断裂预测模型系数校准 | 第70-94页 |
| 5.1 CLOU模型的建立 | 第70-73页 |
| 5.2 CVGM、SWDM、CLOU模型系数校准 | 第73-78页 |
| 5.2.1 开裂圈数的选取 | 第73-77页 |
| 5.2.2 承载能力退化系数入的校准 | 第77-78页 |
| 5.3 超低周疲劳断裂预测模型对比 | 第78-85页 |
| 5.4 损伤积累过程分析 | 第85-92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4-96页 |
| 6.1 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 第94-95页 |
|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 作者简历 | 第100-104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