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完备数据的大视野锥束CT重建算法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CT技术的发展 | 第9-12页 |
1.1.1 CT扫描机的发展 | 第9-11页 |
1.1.2 CT重建算法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 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 第15-29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CT投影及正弦图 | 第15-18页 |
2.3 Radon空间与变换 | 第18页 |
2.4 傅立叶切片定理 | 第18-21页 |
2.5 图像重建基本方法 | 第21-26页 |
2.6 扇形束重建 | 第26-27页 |
2.7 最优短扫描条件 | 第27-2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偏置探测器锥束CT研究 | 第29-47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基于平板探测器的锥束圆轨迹重建算法 | 第29-34页 |
3.2.1 FDK重建算法 | 第29-30页 |
3.2.2 FDK中滤波器选取 | 第30-34页 |
3.3 探测器偏置方案扫描结构 | 第34-36页 |
3.4 插值重排偏置重建算法 | 第36-40页 |
3.4.1 插值重排算法概念 | 第36-37页 |
3.4.2 中心平面重排算法 | 第37-39页 |
3.4.3 非中心平面重排算法 | 第39页 |
3.4.4 插值重排算法 | 第39-40页 |
3.5 预加权偏置重建算法 | 第40-43页 |
3.5.1 偏置探测器锥束CT数据完备性分析 | 第40-41页 |
3.5.2 投影数据加权预处理重建方法 | 第41-43页 |
3.6 GPU加速预加权偏置重建算法 | 第43-45页 |
3.6.1 CUDA简介 | 第43-44页 |
3.6.2 CUDA编程模型 | 第44页 |
3.6.3 探测器偏置重建算法并行性分析 | 第44-4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重建算法验证、分析与讨论 | 第47-71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仿真系统实验环境说明 | 第47-49页 |
4.2.1 仿真实验模体 | 第47页 |
4.2.2 仿真实验系统参数 | 第47-49页 |
4.2.3 仿真实验软硬件环境 | 第49页 |
4.3 仿真系统结果 | 第49-62页 |
4.3.1 FDK算法 | 第49-54页 |
4.3.2 模拟预加权偏置重建算法 | 第54-58页 |
4.3.3 加权函数分析与验证 | 第58-62页 |
4.4 实际系统环境说明 | 第62-64页 |
4.4.1 实际系统参数 | 第62-64页 |
4.4.2 实际系统软硬件环境 | 第64页 |
4.5 实际系统结果 | 第64-67页 |
4.5.1 模体一-空间分辨率 | 第64-67页 |
4.5.2 模体二-均匀性 | 第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71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5.1 文章总结 | 第71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