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外科学各论论文--直肠和肛门论文

肛瘘切开留桥引流术治疗低位后蹄铁形肛瘘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1 引言第7-8页
2 临床资料及方法第8-13页
    2.1 病例来源第8页
    2.2 肛瘘的诊断标准第8-10页
        2.2.1 西医诊断标准第8页
        2.2.2 中医诊断标准第8-9页
        2.2.3 鉴别诊断第9-10页
    2.3 病例选择第10-11页
        2.3.1 纳入病例标准第10页
        2.3.2 排除病例标准第10-11页
        2.3.3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第11页
    2.4 病例分组第11页
    2.5 病例资料一般情况第11-13页
        2.5.1 患者年龄、性别、病例类型、病程的比较第11-13页
3 治疗方法第13-17页
    3.1 术前准备第13页
    3.2 麻醉方式第13页
    3.3 手术方法第13-15页
        3.3.1 治疗组第13-14页
        3.3.2 对照组第14-15页
    3.4 手术注意事项第15页
    3.5 手术后常规处理第15-16页
    3.6 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第16-17页
4 观察标准和评价标准第17-21页
    4.1 手术时间的观察第17页
    4.2 术后疼痛的观察第17-18页
    4.3 术后排尿情况的观察第18页
    4.4 术后肛门切口出血情况的观察第18页
    4.5 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的观察第18-19页
    4.6 切口愈合时间的观察第19页
    4.7 术后瘢痕情况的观察第19页
    4.8 切口愈合后肛门功能的观察第19-20页
    4.9 随访复发情况第20页
    4.10 疗效判定标准第20页
    4.11 安全性评价标准第20-21页
5 临床结果与分析第21-29页
    5.1 统计方法第21页
    5.2 观察结果第21-26页
        5.2.1 手术时间的观察第21页
        5.2.2 术后患者疼痛情况的观察第21-22页
        5.2.3 术后排尿情况的观察第22页
        5.2.4 术后肛门切口创面出血情况的观察第22-23页
        5.2.5 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比较第23页
        5.2.6 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比较第23-24页
        5.2.7 手术愈合后瘢痕情况对比第24页
        5.2.8 术后肛门功能情况比较第24-25页
        5.2.9 疗效评定比较第25页
        5.2.10 安全性评价第25页
        5.2.11 痊愈后三个月随访复发情况第25-26页
    5.3 结果分析第26-29页
        5.3.1 病例资料一般情况分析第26页
        5.3.2 临床疗效分析第26页
        5.3.3 手术可操作性分析第26页
        5.3.4 术后并发症分析第26-27页
            5.3.4.1 术后疼痛的情况分析第27页
            5.3.4.2 术后尿潴留的分析第27页
            5.3.4.3 术后肛门切口创面出血的分析第27页
        5.3.5 术后愈合情况分析第27-29页
            5.3.5.1 术后切口创面愈合情况分析第27-28页
            5.3.5.2 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的分析第28页
            5.3.5.3 愈合后瘢痕情况的分析第28页
            5.3.5.4 术后肛门功能分析第28-29页
            5.3.5.5 痊愈后随访复发情况分析第29页
6. 讨论第29-38页
    6.1 中西医对肛瘘病因病机的认识第29-30页
        6.1.1 中医对肛瘘的认识第29-30页
        6.1.2 现代医学对肛瘘病因的认识第30页
    6.2 肛瘘形成的病理第30-32页
    6.3 术式理论基础第32-36页
        6.3.1 微创理念第32页
        6.3.2 解剖学基础第32-34页
        6.3.3 创伤愈合机制第34-35页
        6.3.4 不利于切口愈合因素第35-36页
    6.4 本术式临床特点第36-37页
        6.4.1 本术式的优点第36-37页
            6.4.1.1 处理内口病灶,充分切除瘘管组织第36页
            6.4.1.2 减少组织损伤,符合微创理念第36-37页
            6.4.1.3 维护肛门功能,保持肛周外观第37页
    6.5 本术式的不足第37-38页
7 结论第38-39页
8 问题与展望第39-40页
致谢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附件1:综述 肛瘘的诊疗进展第44-54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ST术与RPH术治疗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内痔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乳头肌移位的超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