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泽克对左派极权主义批判的反思与超越评析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言 | 第9-13页 |
(一)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第1章 没有极权主义的极权时代 | 第13-19页 |
1.1 阿伦特的定义:政治 | 第14页 |
1.2 阿伦特的定义:法律 | 第14-15页 |
1.3 阿伦特的定义:意识形态 | 第15-16页 |
1.4 阿伦特的定义:孤立与孤独 | 第16页 |
1.5 阿伦特模糊的解决方案 | 第16-17页 |
1.6 评价与回顾 | 第17-19页 |
第2章 齐泽克对过往极权主义的重新分析 | 第19-31页 |
2.1 对纳粹的探究 | 第19-21页 |
2.1.1 探究与风险 | 第19-20页 |
2.1.2 不可解读的大屠杀 | 第20页 |
2.1.3 悲喜剧的消失 | 第20-21页 |
2.2 对斯大林主义的探究 | 第21-26页 |
2.2.1 信仰的悖谬 | 第21-22页 |
2.2.2 为“客观负罪感”的牺牲 | 第22-24页 |
2.2.3 大审判与布哈林真正的罪行 | 第24-25页 |
2.2.4 对大清洗的救赎 | 第25-26页 |
2.3 概念冲突的极权主义 | 第26-31页 |
2.3.1 话语分析 | 第26-28页 |
2.3.2 被左派遗忘的遗产 | 第28-31页 |
第3章 当代极权主义分析 | 第31-39页 |
3.1 新的宗教—种族原教旨主义 | 第31-34页 |
3.2 西方新右翼平民主义的崛起 | 第34-36页 |
3.3 数字化生活构成的对隐私的威胁 | 第36-39页 |
第4章 重归列宁主义 | 第39-51页 |
4.1 回归经济与政治统一的辩证法 | 第39-41页 |
4.2 民主与暴力 | 第41-45页 |
4.3 现实的列宁:为何是重述而非重归? | 第45-47页 |
4.4 沉重的马克思主义和我的一些个人的看法 | 第47-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