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以及文章结构 | 第8-10页 |
一、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8页 |
二、全文结构 | 第8-10页 |
第二章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研究概述 | 第10-20页 |
第一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涵 | 第10-12页 |
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货币观和信用观 | 第12-20页 |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货币观 | 第12-17页 |
二、货币的信用观 | 第17-20页 |
第三章 我国信用传导渠道分析 | 第20-36页 |
第一节 信用传导渠道理论分析 | 第20-24页 |
第二节 我国学者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研究 | 第24-27页 |
第三节 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信贷供给的影响 | 第27-32页 |
一、存款准备金对信贷供给的影响 | 第29-30页 |
二、公开市场操作对信贷供给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三、再贴现率对信贷供给的影响 | 第31-32页 |
第四节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存在条件 | 第32-36页 |
第四章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的实证检验 | 第36-48页 |
第一节 变量、数据的选取以及模型的设定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信贷渠道的有效性实证检验 | 第37-41页 |
一、平稳性检验 | 第37-38页 |
二、协整检验 | 第38-39页 |
三、Granger因果检验 | 第39页 |
四、脉冲响应分析 | 第39-40页 |
五、检验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第三节 从货币政策到信贷市场传导的有效性分析 | 第41-42页 |
一、协整检验 | 第41页 |
二、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1-42页 |
第四节 从信贷市场到实体经济的传导有效性实证分析 | 第42-44页 |
一、平稳性检验 | 第42页 |
二、信贷和消费关系分析 | 第42-43页 |
三、信贷和投资关系分析 | 第43-44页 |
第五节 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的时滞分析 | 第44-45页 |
第六节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动态变迁 | 第45-46页 |
第七节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我国信贷传导渠道存在阻塞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 第48-54页 |
第一节 信贷传导渠道的现实条件考察 | 第48-49页 |
一、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 第48页 |
二、资本市场不完善 | 第48-49页 |
三、进出口贸易失衡 | 第49页 |
第二节 原因分析 | 第49-52页 |
一、商业银行行为造成的阻塞 | 第49-51页 |
二、企业行为阻塞信贷传导渠道 | 第51-52页 |
第三节 政策建议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