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2-24页 |
1. 临床材料 | 第12-17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2-15页 |
1.3 病情程度判定标准 | 第15页 |
1.4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 | 第15-16页 |
1.5 一般资料 | 第16-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1 分组方法 | 第17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17页 |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17-18页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8页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18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8-24页 |
3.1 疗效结果 | 第18-21页 |
3.2 检测指标结果 | 第21-22页 |
3.3 治疗组临床疗效与相关资料分析 | 第22-23页 |
3.4 安全性观察 | 第23-24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4-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1.2 实验主要药品 | 第24页 |
1.3 实验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1.4 实验主要器材 | 第25-26页 |
1.5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1.6 标本的收集 | 第27页 |
1.7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27-29页 |
1.8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记录方法 | 第29页 |
1.9 统计方法 | 第29页 |
2. 实验结果 | 第29-42页 |
2.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 第29-30页 |
2.2 肾上腺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30-31页 |
2.3 肾上腺Bax与Bcl-2结果 | 第31-37页 |
2.4 下丘脑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37-38页 |
2.5 下丘脑ER与ERmRNA结果 | 第38-40页 |
2.6 骨密度 | 第40-42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42-49页 |
1. 中医学对绝经前后诸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42页 |
2. 西医学对绝经前后诸证病因病理的认识 | 第42-43页 |
3. 本课题研究的自拟更年汤组方意义 | 第43页 |
4. 自拟更年汤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疗效评价 | 第43-44页 |
5. 自拟更年汤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机理探讨 | 第44-45页 |
5.1 自拟更年汤对患者E2、FSH和LH的影响 | 第44-45页 |
5.2 自拟更年汤对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 第45页 |
6. 基于临床的肾阳虚型围绝经模型理念对实验动物的研究 | 第45页 |
7. 自拟更年汤对肾阳虚型围绝经期模型大鼠的影响 | 第45-48页 |
7.1 自拟更年汤对模型大鼠肾上腺及下丘脑形态的影响 | 第45-46页 |
7.2 自拟更年汤对模型大鼠肾上腺Bax及Bcl-2的影响 | 第46-47页 |
7.3 自拟更年汤对模型大鼠下丘脑ER及ERmRNA的影响 | 第47-48页 |
8. 自拟更年汤对模型大鼠骨密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67页 |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词表 | 第53-54页 |
附录二 综述 | 第5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三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四 个人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