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治理变革下市政广场的空间表达

致谢第1-5页
序言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次第8-11页
1 绪论第11-17页
   ·研究缘起:"广场热"在反思中延续第11页
   ·研究对象:"市政广场"的界定第11-13页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11-12页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2-13页
   ·研究范畴:以政治学视角解读城市空间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成果简述第13-14页
     ·以政治学视角解读市政广场第14页
   ·研究意义:用市政广场表达并影响政治变革第14-15页
   ·研究框架第15-17页
2 政治制度的空间表达:中西方政治性广场的历史演变第17-37页
   ·政治的空间和空间的政治第17-18页
   ·西方政治性广场的空间演变第18-29页
     ·城邦民主政治的空间表达——古希腊广场Agora第18-20页
     ·集权与民主的双重定义——古罗马广场Forum第20-22页
     ·多元权利制衡的空间美学——中世纪广场第22-24页
     ·从多元到绝对的空间演变——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广场第24-27页
     ·自由与多元的市民空间——现代城市广场第27-28页
  小结第28-29页
   ·中国政治性广场的产生与演变第29-37页
     ·封建礼制的封闭院落——中国传统类广场第29-31页
     ·现代化的空间入侵——中国政治性广场的产生第31-34页
     ·政治性和人民性的双重表达——中国政治性广场的发展第34-35页
  小结第35-37页
3 从"统治"到"治理"的政治变革第37-47页
   ·治理与善治第37-39页
     ·治理第37-38页
     ·善治第38-39页
     ·治理与善治勃兴的原因第39页
   ·中国的治理变革第39-43页
     ·治理变革的轨迹第40-42页
     ·治理变革的必然性第42-43页
     ·治理变革的目标和缺陷第43页
   ·实现善治的驱动力量第43-47页
     ·公民社会——实现善治的现实基础第44页
     ·民主政治——实现善治的必由之路第44-47页
4 治理变革下中国当代市政广场的空间表达第47-59页
   ·市政广场的概念与内涵第47-48页
   ·"统治"观念影响下市政广场的空间特征第48-49页
     ·市政广场的"八股"模式第48页
     ·市政广场的问题反思第48-49页
   ·治理变革影响下市政广场的空间转变第49-57页
     ·多元化——对治理主体的多元容纳第50-52页
     ·人性化——公民主体地位的提升第52-53页
     ·地方性——政府服务职能的体现之一第53-56页
     ·生态性——政府服务职能的体现之二第56-57页
   ·"统治"与"治理"矛盾性的空间表达第57-59页
5 治理与善治的空间表达第59-67页
   ·容纳多元主体的共存空间第59-61页
     ·个性第59-60页
     ·共性第60-61页
   ·促进上下互动的民主空间第61-63页
     ·行政空间对市民空间的开放性第61-62页
     ·行政空间与市民空间的平等性第62-63页
   ·培育公民社会的市民空间第63-65页
     ·日常性第64-65页
     ·公共性和批判性第65页
   ·体现政府服务职能的展示空间第65-66页
   ·设计过程的公众参与第66-67页
总结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作者简历第71页
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新的视角探究当代中国大规模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
下一篇:浙江省江河湖泊类风景名胜区建筑营造与风景环境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