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0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8页 |
·研究过程 | 第8-9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9-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基本概念和理论 | 第10-12页 |
·“城中村”概念 | 第10-11页 |
·流动人口的相关概念 | 第11页 |
·城市化理论:宏观政策环境影响流动人口个体选择 | 第11-12页 |
·公共管理理论: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管理理念 | 第12页 |
·“城中村”和流动人口现状 | 第12-17页 |
·“城中村”现状:环境的脏乱差、社会管理难度大、基础设施不健全成为三大顽症 | 第12-13页 |
·“城中村”改造:多种改造模式并存,但难以满足所有利益群体的诉求 | 第13-14页 |
·流动人口管理:公共资源难以公平配置,倒逼管理服务理念创新 | 第14-15页 |
·“贫民窟”管理国际经验:“参与性贫民窟改造” | 第15-17页 |
·小结:“城中村”作为流动人口初期融入城市落脚点,需呼唤更多关注 | 第17-18页 |
第三章 上海市“城中村”及流动人口概况 | 第18-27页 |
·上海市“城中村”:区位条件优越,流动人口聚集 | 第18-19页 |
·上海市流动人口:大量集中在近郊区“城中村”中,在低端及各类中小企业就业 | 第19-23页 |
·上海市政府政策 | 第23-26页 |
·“城中村”管理政策:“城中村”试点,创新开发方式 | 第23-24页 |
·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梯度化提供公共服务,难以覆盖“城中村”流动人口 | 第24-26页 |
·小结:流动人口补充城市底层劳动力市场,但难以公平享受公共服务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案例调研:闵行区七宝镇联明村 | 第27-39页 |
·闵行区七宝镇联明村典型性 | 第27页 |
·联明村基本情况:第二产业流动人口集聚 | 第27-29页 |
·“城中村”基本情况:留守老人与流动人口混合居住,人口密度高 | 第28页 |
·“城中村”改造项目基本情况:联明雅苑公租房建设 | 第28-29页 |
·实地调研对象和方法 | 第29页 |
·流动人口的居住现状分析:不同居住环境下流动人口需求存在差异 | 第29-33页 |
·“城中村”相关利益群体的分析 | 第33-37页 |
·基层政府:宏观调控流动人口数量,同时难以提供有效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 第33-34页 |
·市民:享受流动人口提供的低廉生活服务,却希望尽快拆除“城中村” | 第34-35页 |
·村民:大量收入来源于租金,与租住的流动人口之间交流互动频繁 | 第35-36页 |
·流动人口:阶层分化,不稳定非正式工作的流动人口居住条件较差 | 第36-37页 |
·小结:“城中村”中的流动人口做出的贡献与获得的公共服务不匹配 | 第37-39页 |
第五章 流动人口居住管理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 第39-45页 |
·流动人口居住管理思路:综合考虑多方利益主体诉求 | 第39-42页 |
·政策建议 | 第42-45页 |
·改造部分“城中村”为廉价租赁房屋 | 第42页 |
·考虑流动人口对于修缮的建议 | 第42-43页 |
·运用智能化手段开展社区管理,改善“城中村”居住条件 | 第43页 |
·促进部分流动人口稳定就业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