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低矮路堤的优点 | 第10页 |
·低矮路堤带来的问题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世界各国低矮路堤应用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国内低矮路堤应用概况 | 第12页 |
·国外低矮路堤应用概况 | 第12-13页 |
·交通荷载对低矮路堤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交通荷载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目前对作用于路基的交通荷载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在路基中的动力响应受交通荷载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交通荷载模型研究及理论 | 第19-29页 |
·引言 | 第19页 |
·汽车荷载模型的建立 | 第19-25页 |
·汽车荷载模型简介 | 第19-24页 |
·汽车荷载模型的选择 | 第24-25页 |
·材料结构模型 | 第25-29页 |
·面层结构模型 | 第25-27页 |
·路基与土体结构模型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交通荷载作用下低矮路堤路基的车—路偶合动力模型 | 第29-41页 |
·路基路面结构动态特性 | 第29-32页 |
·路基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29-31页 |
·应力应变关系的力学模型 | 第31页 |
·动强度及动模量 | 第31-32页 |
·道路结构及材料的动力特性 | 第32-34页 |
·路基路面材料动力特性分析 | 第32页 |
·动力弹塑性有限元运动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 第32-34页 |
·分析动力响应的时域 | 第34-36页 |
·分析时域 | 第34-36页 |
·模态(振型)叠加 | 第36-37页 |
·非线性分析 | 第37-41页 |
·几何非线性问题及求解方法 | 第37-38页 |
·材料非线性问题及其求解方式 | 第38-41页 |
第四章 交通荷载作用下低矮路堤路基动力响应分析 | 第41-61页 |
·车辆动载下路基路面结构的有限元建模 | 第41-44页 |
·层状体系的基本假设 | 第41页 |
·路基结构模型的几何大小 | 第41-42页 |
·材料的力学参数 | 第42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42-43页 |
·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 | 第43页 |
·路面结构三维有限元模的建立 | 第43-44页 |
·分析路基力学性状三维模态 | 第44-46页 |
·动荷载作用下低矮路堤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6-61页 |
·路基路面动力响应分析 | 第46-50页 |
·不同胎压下路面路基动力响应分析 | 第50-53页 |
·不同基层摸量路面路基动强度分析 | 第53-58页 |
·不同面层模量路面路基动强度分析 | 第58-61页 |
第五章 交通荷载作用下低矮路基沉降规律 | 第61-74页 |
·分析路基的地基承载力 | 第61-63页 |
·地基土承载力主要公式 | 第61-63页 |
·随地基沉降地基土表面附加应力会随之发生变化 | 第63页 |
·交通荷载作用下路面路基沉降数值计算 | 第63-69页 |
·交通荷载作用下地路基的动应变分析 | 第69-71页 |
·低路基与高路基沉降比较 | 第71-74页 |
第六章 交通荷载作用下低矮路基动力响应荷载试验 | 第74-82页 |
·简介动力响应测试原理 | 第74-75页 |
·现场试验方案 | 第75-76页 |
·测试数据与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76-82页 |
第七章 低矮路基沉降控制技术和方法研讨 | 第82-88页 |
·低矮路堤的设计原则分析 | 第82-83页 |
·低矮路堤的合理填筑高度影响要素解析 | 第83-84页 |
·交通安全要素 | 第83页 |
·技术要素 | 第83-84页 |
·环境景观因素 | 第84页 |
·社会、经济因素 | 第84页 |
·降低路堤高度的方式 | 第84-88页 |
·路堤高度得以降低的技术手段 | 第84-86页 |
·降低路堤高度的构造措施 | 第86-88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