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现实意义 | 第8-9页 |
2.理论意义 | 第9页 |
(三)研究对象定义及媒体选择 | 第9-10页 |
(四)研究内容、假设与方法 | 第10-11页 |
1.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2.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五)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医患关系报道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2.医患关系报道框架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3.框架理论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一 中央电视台及我国医患关系现状概述 | 第18-27页 |
(一)中央电视台及新闻频道 | 第18-19页 |
1.中央电视台 | 第18页 |
2.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 第18-19页 |
(二)我国医患关系的发展概述 | 第19-21页 |
1.我国医患关系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2.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 第20-21页 |
(三) 我国医患关系媒体报道现状分析 | 第21-27页 |
1.我国医患关系不同阶段报道特点概述 | 第21-23页 |
2.媒体报道医患关系的原因 | 第23-24页 |
3.媒体报道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二 框架相关理论 | 第27-31页 |
(一) 框架理论来源 | 第27页 |
1.源自社会学的框架理论 | 第27页 |
2.源自心理学的框架理论 | 第27页 |
(二)框架的定义 | 第27-29页 |
(三)新闻框架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1.新闻框架的定义 | 第29页 |
2.新闻框架的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四)框架的层次及作用机制 | 第30-31页 |
1.框架的层次 | 第30页 |
2.框架的作用机制 | 第30-31页 |
三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医患关系报道的总体框架分析 | 第31-44页 |
(一)类目建构 | 第31-35页 |
1.类目建构的原则 | 第31页 |
2.类目建构的种类 | 第31-35页 |
(二)研究类目分析 | 第35-40页 |
1.报道主题类目分析 | 第35-36页 |
2.报道形式类目分析 | 第36-37页 |
3.消息来源类目分析 | 第37-38页 |
4.报道思路类目分析 | 第38-39页 |
5.报道基调类目分析 | 第39-40页 |
(三)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医患关系报道框架的整体评价 | 第40-42页 |
1.政策框架满足受众信息需求 | 第40页 |
2.多元责任归因框架有利于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 第40-41页 |
3.温情框架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 第41-42页 |
(四)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医患关系报道框架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4页 |
1.政治环境 | 第42-43页 |
2.媒介性质 | 第43-44页 |
四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医患关系报道框架的层次结构分析 | 第44-49页 |
(一)框架的高层次结构 | 第44-45页 |
(二)框架的中层次结构 | 第45-46页 |
1.框架一:患者的精神状态诱发冲突 | 第45页 |
2.框架二:协调机制失灵,医患纠纷升级 | 第45-46页 |
3.框架三:将医生群体定义为弱势群体 | 第46页 |
(三)框架的低层次结构 | 第46-47页 |
1.消息来源 | 第46页 |
2.关键词出现的频率 | 第46-47页 |
(四)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框架层次结构的评价 | 第47-49页 |
1.框架借用:医生“弱势群体”的形象建构 | 第47页 |
2.多角度归因框架,归罪个人或是社会 | 第47-48页 |
3.多元社会群体积极参与框架建构 | 第48-49页 |
五 对我国医患关系报道框架的启示 | 第49-52页 |
(一)提高记者专业素养,实现报道内容的“专业化” | 第49页 |
(二)尊重受众知情权,实现报道手法的“人性化” | 第49-50页 |
(三)坚持客观报道原则,力求消息来源的“多元化” | 第50-51页 |
(四)加强专题和评论报道,实现报道方式的“多样性”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一)研究小结 | 第52-53页 |
(二)研究局限 | 第53-54页 |
注释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73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