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生境选择 | 第9-10页 |
·生境与生境选择 | 第9页 |
·生境选择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生境选择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9页 |
·生境选择研究的方法 | 第9-10页 |
·啮齿动物种间共存机制的研究概况 | 第10页 |
·生态位理论研究 | 第10-11页 |
·高原鼠兔、高原兔和白尾松田鼠的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高原鼠兔的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高原兔的研究概况 | 第13页 |
·白尾松田鼠的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研究地概况 | 第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第2章 高原鼠兔夏季微生境选择的主导因子分析 | 第15-23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样方设置及生境因子 | 第15-16页 |
·数据分析 | 第16-17页 |
·结果 | 第17-21页 |
·生境选择的相关生态因子 | 第17-18页 |
·穴居地偏好 | 第18-19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19-21页 |
·讨论 | 第21-23页 |
·高原鼠兔的生境特征 | 第21页 |
·高原鼠兔选择的海拔因子 | 第21-22页 |
·高原鼠兔选择的土壤因子 | 第22页 |
·高原鼠兔选择的隐蔽因子 | 第22-23页 |
第3章 高原兔夏季卧栖地生境利用关键因子分析 | 第23-30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样方调查方法 | 第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结果 | 第24-27页 |
·生境利用的相关生态因子 | 第24-25页 |
·生境喜好程度 | 第25-26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30页 |
·高原兔卧息地的生境特征 | 第27-28页 |
·高原兔卧息地选择的食物因子 | 第28页 |
·高原兔卧息地选择的土壤因子 | 第28-29页 |
·高原兔卧息地选择的隐蔽因子 | 第29-30页 |
第4章 白尾松田鼠穴居地生境利用关键因子分析 | 第30-38页 |
·研究方法 | 第30页 |
·样方设置及生境因子 | 第30页 |
·数据分析 | 第30页 |
·结果 | 第30-35页 |
·穴居地选择的相关生态因子 | 第30-31页 |
·穴居地偏好 | 第31-33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33-35页 |
·讨论 | 第35-38页 |
·白尾松田鼠的生境特征 | 第35页 |
·白尾松田鼠选择的食物因子 | 第35-36页 |
·白尾松田鼠选择的隐蔽因子 | 第36页 |
·白尾松田鼠选择的土壤因子 | 第36-38页 |
第5章 同域分布三种小哺乳动物夏季微生境利用与空间生态位分离 | 第38-50页 |
·研究方法 | 第38页 |
·样方设置及生境因子 | 第38页 |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结果 | 第38-47页 |
·三种动物在生态因子选择上的差异 | 第38-39页 |
·生态位和种间生态位重叠度 | 第39-40页 |
·综合生态位比较 | 第40-41页 |
·三种动物的主成分分析 | 第41-44页 |
·生境选择指数 | 第44-47页 |
·讨论 | 第47-50页 |
·生境特征 | 第47页 |
·隐蔽因子 | 第47-48页 |
·土壤因子 | 第48-49页 |
·食物因子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0-51页 |
·高原鼠兔 | 第50页 |
·高原兔 | 第50页 |
·白尾松田鼠 | 第50页 |
·三种小哺乳动物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