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胃肿瘤论文

术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之比及血小板和淋巴细胞之比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NLR及PLR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06年6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NLR和PLR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法,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单因分析表明:NLR值的增高和胃癌患者肿瘤直径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4),呈显著相关性,与位置、CEA、民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别、神经浸润、脉管浸润、瘤栓、Lauren's分型、Borrmann分型无相关性。PLR与肿瘤大小(χ2=21.29;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相关性;与位置、CEA、民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年龄、性别、神经浸润、脉管浸润、瘤栓、Lauren's分型、Borrmann分型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表明NLR与肿瘤大小(P0.001)、年龄(P0.05)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R与肿瘤大小(P0.001)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表明NLR和PLR增高均可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2)。结论:术前PLR与NLR值的增大可促进胃癌的生长,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胃癌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2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肿瘤标志物及CT在非小细胞肺癌N2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测定与直肠癌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