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优化配置研究--以且末县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发展第12-16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方法进展第15-16页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6-18页
     ·研究目的第16-17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8-20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综述第20-28页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内涵第20页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相关理论第20-23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0-21页
     ·系统理论第21-22页
     ·区位理论第22页
     ·经济学理论第22-23页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原则第23-24页
     ·系统性原则第23页
     ·继承性原则第23页
     ·可持续利用原则第23-24页
     ·动态性原则第24页
     ·结构效益评价原则第24页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目标第24-26页
     ·经济效益目标第25页
     ·社会效益目标第25页
     ·生态效益目标第25-26页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的设计第26-28页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第28-39页
   ·研究区概况第28-30页
     ·地理位置第28页
     ·地形地貌第28-29页
     ·气候条件第29页
     ·水资源第29页
     ·土壤状况第29-30页
     ·植被第30页
     ·社会、经济状况第30页
   ·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分析第30-32页
     ·农用地第31-32页
     ·建设用地第32页
     ·水域第32页
     ·未利用地第32页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第32-35页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第32-33页
     ·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动态度分析第33-35页
   ·土地利用程度分析第35-37页
   ·土地利用过程存在的问题第37-39页
第四章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第39-52页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9-41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39-40页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0-41页
   ·指标标准化方法第41页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第41-46页
     ·确定指标权重的基本原理第42页
     ·层次分析法第42-46页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模型第46页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结果分析第46-49页
     ·数据标准化处理第46-47页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7-48页
     ·层次单排序与层次总排序第48-49页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第49-52页
     ·土地利用效益指数计算第49-50页
     ·土地利用效益变化分析第50-52页
第五章 且末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第52-67页
   ·有关模型参数预测第52-58页
     ·线性回归模型第52-53页
     ·平均增长预测法第53页
     ·GM(1,1)灰色模型第53-54页
     ·参数预测第54-58页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的构建第58-62页
     ·设置决策变量第58-59页
     ·确定约束条件第59-62页
   ·目标函数的建立第62-63页
     ·确定各类用地的相对效益系数第62页
     ·确定价值向量第62页
     ·构建目标函数第62-63页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结果分析第63-65页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实施对策第65-67页
第六章 结论第67-70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67-68页
   ·研究不足点与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IS的南疆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
下一篇:多环芳烃胁迫对植物的生物毒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