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16页 |
·基本思路与研究路径 | 第16-18页 |
·基本思路 | 第16页 |
·研究路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主要概念鉴定与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 第18-21页 |
·主要概念鉴定 | 第18-19页 |
·城市化 | 第18-19页 |
·生态环境 | 第19页 |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 第19-21页 |
·系统工程理论 | 第19-2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呼和浩特市概况 | 第21-26页 |
·呼和浩特市地理位置与基本自然条件 | 第21页 |
·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21-24页 |
·呼和浩特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轨迹分析 | 第21-22页 |
·呼和浩特市产业结构变动 | 第22-24页 |
·呼和浩特市城市化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24页 |
·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现状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综合指标的计算 | 第26-42页 |
·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6-29页 |
·呼和浩特市城市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6-27页 |
·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7-29页 |
·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计算 | 第29-42页 |
·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计算方法 | 第29-32页 |
·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计算 | 第32-42页 |
第五章 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作用与反馈动态分析 | 第42-53页 |
·实证方法 | 第42-45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42-43页 |
·VAR模型 | 第43页 |
·Johansen协整检验 | 第43-44页 |
·脉冲响应函数IRF | 第44-45页 |
·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理分析 | 第45-49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45-46页 |
·协整检验 | 第46-47页 |
·脉冲响应分析 | 第47-49页 |
·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分析 | 第49-53页 |
·研究方法 | 第49-50页 |
·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实证分析 | 第50-53页 |
第六章 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建议 | 第53-57页 |
·促进经济发展,加快产业升级 | 第54页 |
·加快产业聚集,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整体经济水平再上台阶 | 第54页 |
·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清洁生产 | 第54页 |
·切实关注居民生活,提高社会城市化水平 | 第54-55页 |
·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吸引农民向城市转移 | 第54页 |
·构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城市凝聚力 | 第54-55页 |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文化生活水平 | 第55页 |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 第55-57页 |
·推行环保技术,提高环保政策力度 | 第55页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 | 第55页 |
·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构建和谐社会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个人简历与发表论文 | 第61-62页 |
后记与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