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甘蓝型油菜硫苷组分的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建立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18页
   ·国内外油菜生产现状第10-11页
     ·世界油菜生产现状第10页
     ·我国油菜生产现状第10-11页
     ·甘蓝型油菜第11页
   ·油菜的硫苷育种第11-12页
     ·硫营第11-12页
     ·硫苷育种的目标第12页
     ·国内外硫营育种的进展第12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第12-15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第13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特点第13-14页
     ·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建立方法和评价标准第14页
     ·建立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影响因素第14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在油菜品质育种中的应用第14-15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15-18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工作原理第16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特点第16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菜硫苷含量第16-18页
第二章 引言第18-20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8页
   ·研究范围和内容第18页
   ·创新点第18-20页
第三章 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建立第20-24页
   ·材料与方法第20-24页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20页
     ·测试项目与方法第20-24页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第24-38页
   ·液相色谱法测定硫苷组分的结果第24-25页
   ·原始样品硫苷组分含量的分布第25-26页
   ·原始样品硫苷组分的分析第26-30页
     ·高硫苷样品硫苷组分的分布第27页
     ·中硫苷样品硫苷组分的分析第27-28页
     ·低硫苷样品硫苷组分的分布第28页
     ·硫苷总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第28-30页
   ·硫苷组分的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建立第30-31页
   ·硫苷组分的近红外检测模型的验证第31-34页
   ·建模统计方法的比较第34-38页
第五章 讨论第38-40页
   ·代表性样品的选择第38页
   ·含量低、变幅小的成分NIRS模型的建立第38页
   ·回归技术第38-39页
   ·模型使用范围第39-40页
第六章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致谢第44-45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的研究项目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遗传来源黄黑籽甘蓝型油菜中类黄酮途径关键基因表达特征与eQTL分析
下一篇:EMS诱变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 D. Don.)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