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程序正义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一、 选题背景第10-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 理论意义第11页
  (二) 实践意义第11-12页
 三、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第12-13页
 四、 文献综述第13-18页
  (一)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3-16页
  (二)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6-18页
 五、 创新之处第18-19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阐释第19-24页
 一、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2页
  (一) 公共政策第19-20页
  (二) 政策制定第20-22页
 二、 程序正义理论第22-24页
  (一) 程序正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22-23页
  (二) 程序正义的内涵第23-24页
第三章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程序正义第24-30页
 一、 研究程序正义问题的必要性第24-25页
 二、 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正义第25页
 三、 公共政策制定程序正义的基本原则第25-27页
  (一) 程序价值的独立性原则第25-26页
  (二) 信息对称原则第26页
  (三) 公民参与原则第26-27页
  (四) 对公民尊严的维护第27页
 四、 评估公共政策制定程序正义第27-30页
  (一) 信息收集方式的公平性第27-28页
  (二) 政策制定过程的公平性第28-29页
  (三) 公共政策制定程序正义的其他价值第29-30页
第四章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程序正义问题第30-37页
 一、 信息收集方面的问题第30-34页
  (一) 信息收集方式存在弊端第30-31页
  (二) 政策听证制度不健全第31-34页
 二、 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程序问题第34-37页
  (一) 政策议程的公众议程不受重视第34页
  (二) 政策制定程序环节缺失第34-35页
  (三) 有程序不依的情况比较严重第35-37页
第五章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程序正义缺失的原因第37-42页
 一、 违背信息完备原则的原因分析第37-39页
  (一) 信息获取的成本因素第37页
  (二) 决策体制的限制第37-38页
  (三) 决策参与者自身因素的限制第38页
  (四) 人为的信息封闭第38-39页
 二、 政策制定过程缺乏程序正义的原因分析第39-42页
  (一) 公众与政府缺乏双向沟通的平台第39-40页
  (二) 利益表达主体结构不完善第40-41页
  (三) 激励机制缺失与监督制度乏力第41-42页
第六章 完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程序正义的措施第42-47页
 一、 保证信息收集方式的公平性第42-43页
 二、 完善政策听证制度第43-44页
 三、 建立和完善民意表达机制第44-45页
 四、 建立有效的监督与问责机制第45-47页
结语第47-49页
注释第49-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56页
附录 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经济活动人口变动分析的城镇化研究--以湖北省仙桃市为例
下一篇:省际民族聚居区政府跨界协作机制研究--以湘渝黔花垣、秀山、松桃为例